今朝無意訴離杯,何況清弦急管催。
本欲醉中輕遠別,不知翻引酒悲來。
黯然銷魂,唯別而已,何況是歷盡宦海滄桑之后的同僚摯友,重逢將別于離席之上!詩充滿著欲遣還休的人生感慨。
詩題中的“韓七中丞”,指“永貞革新”的參加者、“八司馬”之一的韓泰。韓泰是與劉禹錫意氣相投、志趣一致的革新志士,隨著“永貞革新”的失敗,劉、韓等均遭貶謫打擊,紛紛零落于海北天南。大和元年,劉禹錫返洛陽為主客郎中,分司東都。同年秋天,韓泰為湖州刺史,由長安赴湖州,途經洛陽。劉、韓兩人在洛陽古城不期而遇,這首絕句就是劉禹錫在相逢席上順口吟成的五首絕句之一,寄托著詩人的悲慨。
詩用欲擒故縱之筆法,前二句蕩開一筆,不直言離愁,而言“無意”離別,聲明今日筵席不算餞行,作為朋友相聚,理應開懷痛飲,何況席間還有清弦急管美妙動人的音樂佐歡呢!這兩句乍看之時,似乎極曠達瀟脫,對擾擾人生的榮辱浮沉、離愁別緒,都能淡然處之,以保持心理的平衡和靈魂的恬靜。但深作咀嚼,就會發現,詩人無意于離杯,乃是萬不得已。離杯,原指離別的酒宴,因為“杯”與“悲”同音,所以離杯便成了離悲。今朝分明是兩人分袂之際,詩人卻諱說離愁,一方面是為了寬慰對方,不作兒女沾巾之狀,更多的是因為,此時感情,非抑郁哽咽不能道盡,故低徊再三,欲揚先抑,為下文蓄勢。
“本欲醉中輕遠別”一句,輕輕一轉,遞接得十分自然。有上面的蓄勢,至此才水到渠成,道出問題的癥結。原來席上的美酒清歡,是為了排遣淡化遠別的痛苦。不言愁,直以酒澆之,不料酒入愁腸,更增添了許多惆悵和憂傷。“不知翻引酒悲來”,“酒悲”是指因飲酒而引起的傷心事,至于什么傷心事,詩人不必明言,讀者也已心領神會。詩在此鏗然而輟,干凈利索,一如劉禹錫平日風格,犀利而不淺露,寄不盡之意于言外,極含蓄蘊藉。
這首絕句,雖是席上信口吟成,但絕無草率應酬之嫌。詩前后四句,起承轉合,線索井然,結構緊湊嚴謹。詩所抒發的感情,是詩人長期郁積的偶一觸發,故不費功力,一氣呵成,正所謂文章天成,妙手得之。
上一篇:劉禹錫《竹枝詞九首(其三)》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李紳《卻望無錫芙蓉湖五首(其二)》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