訴衷情[1]·當年萬里覓封侯
陸游
【原文】
當年萬里覓封侯[2],匹馬戍梁州[3]。
關河夢斷何處[4]?塵暗舊貂裘[5]。
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6]。
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7]!
【注釋】
[1]訴衷情:詞牌名。
[2]萬里覓封侯:奔赴萬里外的疆場,尋找建功立業的機會。
[3]戍:守邊。梁州:《宋史·地理志》:“興元府,梁州漢中郡,山南西道節度。”治所在南鄭。陸游著作中,稱其參加四川宣撫使幕府所在地,常雜用以上地名。
[4]關河:關塞、河流。一說指潼關黃河之所在。此處泛指漢中前線險要的地方。夢斷:夢醒。
[5]塵暗舊貂裘:貂皮裘上落滿灰塵,顏色為之暗淡。這里借用蘇秦典故,說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負。據《戰國策·秦策》載,蘇秦游說秦王“書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
[6]塵暗舊貂裘:貂皮裘上落滿灰塵,顏色為之暗淡。這里借用蘇秦典故,說自己不受重用,未能施展抱負。據《戰國策·秦策》載,蘇秦游說秦王“書十上而不行,黑貂之裘敝,黃金百斤盡,資用乏絕,去秦而歸”。
[7]天山:在中國西北部,是漢唐時的邊疆。這里代指南宋與金國相持的西北前線。滄洲:靠近水的地方,古時常用來泛指隱士居住之地。這里是指作者位于鏡湖之濱的家鄉。
【作者】
見《陸游·釵頭鳳·紅酥手》篇。
【賞析】
《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是宋代文學家陸游的詞作。此詞描寫了作者一生中最值得懷念的一段歲月,通過今昔對比,反映了一位愛國志士的坎坷經歷和不幸遭遇,表達了作者壯志未酬、報國無門的悲憤不平之情。
這首詞是作者晚年隱居山陰農村以后寫的,具體寫作年份不詳。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陸游應四川宣撫使王炎之邀,從夔州前往當時西北前線重鎮南鄭軍中任職,度過了8個多月的戎馬生活。那是他一生中最值得懷念的一段歲月。淳熙十六年(1189年)陸游被彈劾罷官后,退隱山陰故居長達12年。這期間,詞人常常在風雪之夜,孤燈之下,回首往事,夢游梁州,寫下了一系列愛國詩詞。這首《訴衷情》便是其中的一篇。
詞中回顧自己當年在梁州參軍,企圖為恢復中原、報效祖國建功立業的往事,如今壯志未酬,卻已年老體衰,反映了作者晚年悲憤不已,念念不忘國事的愁苦心情。
上片前兩句是當年作者在梁州參加對敵戰斗心情與生活的概述。他胸懷報國鴻圖,單槍匹馬馳騁于萬里疆場,確實想創立一番不朽的業績。“覓封侯”不能單單理解為陸游渴望追求高官厚祿,因為在寫法上作者在這里暗用了《后漢書·班超傳》記載的班超投筆從戎的典故。班超投筆“以取封侯”,后來在西域立了大功,真的被封為“定遠侯”。陸游這樣寫,說明當年他在梁州的時候,也曾有過像班超那樣報國的雄心壯志。可是,陸游的愿望并未變成現實,后兩句便是眼前生活的真實寫照:睡夢里仍然出現舊日戰斗生活的情景,說明作者雄心未已,睜眼看看眼前,“關河”毋庸說已經無影無蹤,當年的戰袍卻早就被塵土所封,滿目是凄涼慘淡的景象。
下片緊承上片,繼續抒發自己念念不忘國事,卻又已經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郁悶心情。“胡未滅”說明敵寇依然囂張;“鬢先秋”慨嘆自己已經無力報國;“淚空流”包含作者的滿腔悲憤,也暗含著對被迫退隱的痛心。結尾三句,蒼勁悲涼,寓意深刻。“誰料”二字感嘆自己被迫退隱,流露了對南宋統治集團不滿的情緒。“心在天山,身老滄洲”是年邁蒼蒼的陸游血與淚的凝聚,它很容易讓讀者想起放翁那首常常使人熱淚盈眶的《示兒》詩:“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是因為,兩者所表現的愛國主義思想完全是一致的。
此詞情感真摯,絲毫不見半點虛假造作;語言通俗,明白如話;悲壯處見沉郁,憤懣卻不消沉。所有這些,使陸游這首詞感人至深,獨具風格,比一般僅僅抒寫個人苦悶的作品顯得更有力量,更為動人。
上一篇:《蜀道難》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下一篇:詩經·國風·召南《江有汜》原文、注釋、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