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敬忠
五原春色舊來遲,二月垂楊未掛絲。
即今河畔冰開日,正是長安花落時。
梁代詩人徐陵《長相思》落句有云:“欲見洛陽花,如君隴上雪”。由“洛陽花”想到“隴上雪”,極其巧妙地把內地的滿園春色和邊地的苦寒荒涼作了鮮明的對比,從而生動地呈現出一個深情地懷念丈夫的少婦的內心世界。如果說徐陵那首詩是閨中思婦曲,是從思婦的角度抒情,張敬忠的這首詩就是邊防戰士歌,是從邊防戰士的角度抒情。古代五原,在今內蒙包頭市西北五原縣一帶。由五原河畔光禿禿的楊柳,以及河中剛剛解凍的冰水,聯想到故園長安的片片飛花,從而巧妙地展示一個從軍邊地的戰士的遐想與惆悵。整首詩只是一味地敘述、說明、印證。乍一看來并無驚人之語,亦無警世之思,但一經吟詠,總覺得它是那樣委婉、含蓄、自然而耐人尋味。詩以“五原春色”起興。第二句是第一句的注腳,是“歸來遲”這一主觀印象的具體描寫。第三、四兩句又作進一步的補充與點染。從結構上講,第一句起,第二句承,第三句轉,第四句合,是一首較為典型的七絕模式。但這首詩起承之間,平平敘起,態度從容,句絕而意聯。至于宛轉變化,目注心搖,著力處則在第三句:“即今”如此如此,則落句之“長安花落”如何如何,蟬聯而下,有如順水推舟,睹竿知影,使全詩首尾相銜,開合自如,玲瓏透徹,一片天機。從意蘊上講,前三句寫眼前所見,落句寫心中所想。邊塞的荒涼與長安的明媚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加引起征人對故園的無限懷念。“河畔冰開日”與“長安花落時”,這兩組鏡頭所構成的形象與意境帶給人們的審美情趣,似乎遠不止于對苦寒生活的厭倦和對故園春色的留戀。謝朓《王孫游》有云:“綠草蔓如絲,雜樹紅英發。無論君不歸,君歸芳巳歇!”長安的落紅如雨,片片飛花,不也會引起征人“君歸芳已歇”的刻骨相思與無限悵惘之情么?
上一篇:劉禹錫《竹枝詞九首(其四)》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白居易《閨婦》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