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寅
山蒼水白臥牛城,三尺黃旗萬馬鳴。
半夜檀州看秋月,河山表里更分明。
古北口,在現今北京市密云縣,是長城上的一個關口。這首詩寫的是詩人于中秋時節在檀州登城樓賞月時,對古城關壯麗景色的由衷贊美。
開頭兩句不僅點示了這一長城關卡的自然地理環境,而且也頗為洗練地描繪出了這個兵家爭戰之地的雄偉氣勢。臥牛城,當指古北口城,在中秋月光的奇特作用下,這白水蒼山一黑一白的對比顯得尤為強烈,因而,城頭也越顯蒼茫深沉。而此時,城樓黃旗獵獵尚分明可見,城中又不斷傳出萬馬齊鳴之聲,這就有聲有色地給這個古老城關增添了一種雄渾奇偉的氣勢和氛圍。
以上是從外部來概寫這個古城關的夜景。緊接著的三、四兩句則進一步寫出詩人登上城樓之后,從城頭賞月時所見的景色。中秋之夜,皓月當空,在月光下遠眺河山,則形勢顯得更其險要峻奇。“河山表里”,語本《左傳》僖公二十八年:“表里山河”。借用于此,是要說明古北口的形勢險要。詩人在此僅用了夜看“秋月”和“更分明”幾個詞,即巧妙地將一個古城關的月夜奇景托現了出來,詩人對于古人的緬懷之情和對河山的熱愛之情也很自然含蓄地流溢了出來。自然,這些在字面上均沒有表述,但通過詩人所創造的特定藝術氛圍,讀者是可以自己進一步去想象和體味的。
這首詩的另一個特點是它的色彩感非常強烈。雖然它所寫的是夜景,但,白色的水,黛色的山,黃色的旗在詩中構成了一組強烈的對比色,而這一組色的對比之所以能成立,其關鍵是在于中秋月光的作用。是光與色的奇妙交融,才使詩所寫的城樓夜景能產生出一種獨特的色彩效應。因此,詩中雖未明寫月光,但通過色彩的對比,將一個中秋月夜的古城樓景色寫得引人入勝。
上一篇:納蘭性德《記征人語(十三首選一)》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趙執信《望匡廬不可見》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