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旭
山光物態(tài)弄春暉,莫為輕陰便擬歸。
縱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
詩題是“山中留客”,自然要寫如何留客。要把客人留在“山中”,如果這山中沒有引人入勝的景致,這客人自然是留不住的。詩人準(zhǔn)確地把握住自己所要留之人喜愛山水的心理,以清新洗煉的筆調(diào)描繪了山中的幽趣。因而這首“留客”詩實際上是一首山水詩。
起首一句寫春山的可愛:在明媚的春天,山中的景色盡情地展現(xiàn)出各種姿容,為春光增添了無限的樂趣。“弄春暉”的“弄”字,把“山光”、“物態(tài)”擬人化,變靜為動,顯示出春色所具有的那股蓬勃向上的活力。詩人借渲染山中欣欣向榮的景象留客,可謂匠心獨具。客人要離去,自然也有他的理由,那就是:“輕陰”籠罩了春山。針對客人的這一理由,詩人勸對方“莫為輕陰便擬歸”,意思是說:你不要因為山中有點淡淡的陰意就準(zhǔn)備回家。詩人為什么要這樣勸留客人呢?下二句說:“縱使晴明無雨色,入云深處亦沾衣。”意思是說:即便是山中晴朗而沒有一點要下雨的跡象,你尋幽探勝、來到白云深處的話,也會有一股潤氣打濕你的衣服。在這二句中,詩人先用“縱使”二字故意推開一筆,然后翻進到留客的本意,說明客人以“輕陰”為理由而“擬歸”的不能成立。
“留客”而以寫山中的美景為主,是這首詩在構(gòu)思上的獨到之處。首句寫山中的景象,明媚艷麗,接著以“輕陰”二字給那明媚艷麗的景象涂上了一層變化莫測的朦朧色彩。下二句中,詩人把自己久居山中的經(jīng)驗感受化為一幅浸潤、清爽的藝術(shù)境界,更使人感受到“晴明無雨色”同悠悠白云相映成趣的山中春暉所具有的神奇魅力。
上一篇:南朝無名氏《讀曲歌(其五)》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李德裕《長安秋夜》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