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鳴
屧廊移得苧夢春,沉醉君王夜宴頻。
臺畔臥薪臺上舞,可知同是不眠人?
這是一首諷刺詩。詩中借詠春秋史事:吳王和越王同是長夜不眠;可是一個謀求復國,臥薪嘗膽;一個沉酣宴樂,徹夜歌舞。運用對比手法,對沉酣歌舞者進行諷刺。
苧夢春為苧夢春色,喻西施。首句寫吳王夫差把越國所獻的美女西施從浙江苧夢山移到吳縣靈巖山來。吳王寵愛西施為筑響屧廊。次句寫吳王從此日夜荒淫宴樂。三句轉寫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同時,襯寫吳王在館娃宮迷戀西施的歌舞。四句詩人提出問題:“可知同是不眠人?”說來婉而多諷,含蓄蘊藉;卻是包涵著強烈的諷刺意味。
宋林升《題臨安邸》云:“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詩諷刺宋孝宗沉醉于西湖歌舞,只寫宋孝宗荒淫的一面。龐詩添了一層意思,還寫了另一面越王與吳王的對比:“可知同是不眠人?”擺在同一時間里,兩個形象對比倍覺鮮明。這是兩種不同性質的對立的人物形象。孰優孰劣,讀者自能判斷!龐詩寥寥二十八字,內容極為豐瞻。這詩矛頭所指實是對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醉生夢死的昏君和官僚給以無情的鞭撻,是有深刻的教育意義的。同時,又是對勵精圖治的君王予以歌頌,也是有其現實的積極意義的。龐詩素材取之春秋史事,但是它的主題思想、教育意義是不受時代的限制的,是有它的普遍意義的。
這詩的思想內容,通過歷史事件、人物形象和生活細節而顯示出來。含蓄蘊藉,耐人尋味。文如其人,言為心聲。從這詩看,作者是一位愛憎分明,具有強烈是非感和正義感的詩人。詩人須有胸襟,有抱負,不是無病呻吟,也不是傅會風雅,為吟詩而吟詩。詩人需有濟溺天下之志,這樣的詩,才稱得上好詩。
上一篇:王夫之《絕句 (六首選一)》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梁佩蘭《粵曲(二首選一)》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