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渺孤城白水環,舳艫人語夕霏間。
林梢一抹青如畫,應是淮流轉處山。
詩題中的“泗州”,舊城在安徽省盱眙縣東北,淮河岸邊,現巳沉入洪澤湖中。“晚”的時間,“望”的觀照特點,都提示了我們理解本詩的線索。詩中的景象都是扣住“晚”和“望”來描繪的。
古人說:“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這首詩臻于詩畫交融的妙境。清新恬淡,是一幅淡彩水墨畫。
首句“渺渺”二字,扣合“晚”,亦扣合下句的“夕霏”,孤城一座沉浸在暮靄的氛圍之中,這又扣合了詩題的“晚”。而一帶淮水環繞著孤城一座,水、城相映襯。時當傍晚,所見不甚分明,只描其輪廓和概貌,著色較為淺淡。“渺渺”、略顯朦朧,而“白”的點染,透視出某種亮色,用墨毫不板滯、晦澀。“舳艫人語夕霏間”,是對畫面的渲染,一條條大船掩映在夕照的余暉之中,船上傳來聲聲人語。本來,孤城被淮水環繞,意境是深遠的,但略為顯得空疏,于是,“舳艫人語夕霏間”,襯之以人語聲聲。這樣,畫面的景象經過點綴后得到充實。舳艫、夕霏,相映生色,色彩感也豐富得多了。而“人語”則使畫面富于生氣。
隨后,詩人視線向遠處伸展,縱目眺望,一幅更美的景致出現了:“林梢一抹青如畫,應是淮流轉處山。”詩人的視線越過樹林,使畫面感顯得深遠。那樹梢頭上露出了一抹青色,仿佛是畫家的一筆丹青,那該是淮河轉彎處的青山吧!措詞委婉,語氣輕微,色彩淡雅,顯示了秦觀詩風的特色。淡青的一抹,為整首詩的畫面增添了表現內容,充實了畫幅的線條和色彩。詩人巧妙地由林梢畫及青色,由青色推及淮山。水、山、林木以完整的形象出現,交織在一起。深遠而充實,淡雅而豐富,似不經心而處處詩情畫意,所在充滿。
上一篇:蘇軾《縱筆三首(其二)》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秦觀《金山遠眺》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