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慈銘
家家門巷正啼鶯,取次輕陰間嫩晴。
滿院楊花人不到,秋千撩亂作清明。
這首詩是李慈銘光緒十一年(1885)在紹興所作。
鑒湖是紹興的名勝之一,原名鏡湖,相傳黃帝曾鑄鏡于此。鑒湖周圍近百里,舊有“鑒湖八百里”之說,可以想見它的宏闊壯觀。沿湖風景秀麗,水面寬廣,遠山重疊,碧波浩渺,附近歷代文人學士所留古跡眾多。
《柳枝詞》,即《楊柳枝詞》,漢樂府民歌《橫吹曲辭》有《折楊柳》,至隋而為宮調,唐時又變為新聲,白居易詩云:“聽取新翻楊柳枝”即指此。魯迅說:“唐朝的《竹枝詞》和《柳枝詞》之類,原都是無名氏的創作,經文人的采錄和潤色之后,留傳下來的。這一潤色,留傳固然是留傳了,但可惜的是一定失去了許多本來面目。”(《且介亭雜文·門外文談》)可見柳枝詞與竹枝詞原本都是民間歌謠的一種形式,自經唐代劉禹錫,白居易等人的倡和之后,才正式進入文人的創作之中,而成為七言絕句中一個以多詠土俗風情瑣事為特征的類別。
李慈銘的這一首柳枝詞,寫的是鑒湖春天的景色。詩人抓住了春深時節鑒湖地區富有特征的自然景觀和氣候,渲染出較為強烈的春天氣息。群鶯亂啼于樹端,天氣的晦明很不穩定,忽陰忽晴,陰晴的轉換十分快,而柳絮則隨風漫天飛舞,在清明時節庭院的秋千間紛紛揚揚地飄落。
還有一點,就是詩人在這首詩里,沒有涉及人的活動,而只是描寫了春天的自然生態。離開人世的喧鬧,在相對靜謐的情況下,來展示春的圖畫,這種處理,可以使人更強烈地感受到春天的腳步聲。這一點應當說也還是表現了詩人的藝術匠心的。
上一篇:江湜《由江山至浦城,雪后度越諸嶺,輿中得絕句九首(選一)》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黃遵憲《到香港》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