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又曾
江上丈人空復期,蘆花如雪覆晴漪。
江波流盡千年恨,明月白鷗都不知。
這是一首詠懷詩。鐘嶸《詩品》說:“文已盡而意無窮,興也。”運用“興”的手法而使“文已盡而意無窮”是這首詩的最大特點,而且前后兩聯都具有這一特點。
春秋時,楚平王殺了直言進諫的大臣伍奢,又追捕其子伍員(子胥),伍員為借兵報仇而逃往吳國時,無法渡江,遇到一個撐船老人(“江上丈人”)要他先躲在蘆葦中,然后用船渡他過江,終于借吳國之兵報了殺父之仇。“空復期(等待)”,意即如今已無伍員這樣剛烈勇毅之人了,只有如雪的蘆花千百年來依歸覆蓋在碧波之上(“蘆花如雪覆晴漪”)。“結句須要放開,含有余不盡之意,以景結情最好。”(沈義父《樂府指迷》)“蘆花如雪覆晴漪”雖不是結句,但是對句,所以也具有以景結情的特點,對出句“江上丈人空復期”的感慨起了無限放大的作用。
后兩句在結構與藝術手法上與前兩句十分相像,也是出句抒發感慨,對句以景結情予以放大。不過風格上卻有變化。上一聯的出句用典抒情,委婉含蓄,而后一聯的出句卻借眼前景直抒胸臆:“江波流盡千年恨”;上一聯的對句用比喻勾勒一幅靜景以陪襯出句的蘊藉含蓄,而后一聯的對句卻以擬人手法反襯出句直抒胸臆的力度:“明月白鷗都不知”。這樣令人感慨不已的事,明月白鷗卻懵然不知,它們恬然自適,悠哉游哉,與詩人內心翻騰的情感形成強烈的反差,大大加強了這首詩的藝術感染力。
上一篇:王又曾《秦淮絕句》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袁枚《謁岳王墓作十五絕句(其十)》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