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竹通溪冷,秋蟬入戶鳴。
亂來人不到,寒草上階生。
這首詩描繪安史之亂后驛站的荒涼景象。首句寫驛外所見。“野竹通溪冷”,寫的是驛站叢竹,卻下一“野”字,荒廢之意,已見于言外。竹叢茂密,一直通連到小溪之畔。“冷”字既寫出綠蔭之清冷,又暗示了旅客的冷落之感。二句寫驛內所聞。“秋蟬入戶鳴”,秋天的蟬聲本自凄涼,更何堪進入驛站,在旅客的耳邊鳴響。“鳴”字同時還襯托出了驛站的寂靜,所謂“鳥鳴山更幽”,連蟬的叫聲都清晰可聞,驛站的闃無人聲也就不說自明。三句轉出正意。“亂來人不到”,亂指安史之亂,直寫驛站荒涼之因。尾句以景結情。“寒草上階生”,由于人跡稀少,野草一直蔓延到臺階之上。“寒”字扣“秋”字,更增加蕭瑟氣氛。結尾只寫寒草上階,而詩人的感傷之情、慨嘆之意皆融于景中。
此詩寫景工致,用筆含蓄,情調感傷,結構圓美,體現了大歷十才子的一種代表風格。
上一篇:王績《過酒家五首(其四)》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錢起《戲鷗》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