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軀口(軀丁)》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出典】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十七“奴婢”條:“今蒙古色目人之臧獲,男曰奴,女曰婢,總曰軀口。蓋國初平定諸國日,以俘到男女匹配為夫妻,而所生子孫永為奴婢。又有曰紅契買到者,則其元主轉賣于人,立券投稅者是也。故買良為軀者有禁。”又,《元典章》卷十八《戶部四》有“軀口不娶良人”、“良人不得嫁娶軀奴”條文。
【釋義】元初,大軍征伐所俘獲的人口,男為奴,女為婢,總稱為軀口或軀丁。其地位十分低下,所生子孫,世世為奴婢。到元代中后期,有為奴的發財致富,可納財脫免奴籍。
【例句】①卻將我宅院良人,生扭做酒店里軀丁。(佚名雜劇《玉清庵錯送鴛鴦被》第三折〔紫花兒序〕)李玉英說劉員外把她當作奴婢般使喚。②咱家私要的有,止不過傷了些浮財,損了些軀口,則不如打滅這場官司免迤逗。(關漢卿雜劇《錢大尹智勘緋衣夢》第二折〔尾聲〕)閨香請嬤嬤致意老父親,要父親拿出些家財奴婢平了這場官司。
上一篇:元曲典故《詩窮孟郊》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
下一篇:元曲典故《輕薄桃花逐水流》是什么意思||出處|釋義|出典|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