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詩詞鑒賞《參禪偈(寶玉)》
你證我證,心證意證(2)。是無有證,斯可云證(3)。無可云證,是立足境(4)。無立足境,方是干凈(5)(最后二句黛玉續)。
【注釋】
(1) 參禪偈:參禪,佛教用語,靜思探究并領會(佛教原理)。參,探究并領會。禪(chán),梵語“禪那”音譯的略稱,意譯為“靜思、靜慮、靜察”。寶釵生日,大家點戲聽戲,寶玉、黛玉、湘云三個人鬧了一場誤會,寶玉兩面吃夾當(吳語,兩面不討好,兩面吃批評),心情苦悶,想起《南華經》上說的當憨大、做和尚,什么事也不聞不問,不必自尋煩惱最好(大意),又聯想到《山門》里唱的“赤條條來去無牽掛”,便大哭起來,“提筆立占一偈”,又作了“解語”。后被黛玉、寶釵看到,黛玉續了兩句,寶釵覺著寶玉的參禪是由她點的戲而引起的,于是也答了《古偈二則》,兩人都是講什么才是參禪達到了大徹大悟的程度,達到了佛教最高境界,以對比寶玉的《參禪偈》、《自解偈》,說他并不懂參禪,也沒有“參”到“禪”,離大徹大悟、佛教最高境界還遠著呢,目的是要打消他參禪的念頭。寶玉被兩人說得啞口無言,自嘆不如,笑道:“誰又參禪,不過是一時的玩意話兒罷了。”于是“四人仍復如舊”。
(2) “你證”二句:證,通過參禪,心領神會,大徹大悟了(達到了符合佛教原理的最高境界)。
(3) “是無”二句:禪宗(佛教的一個主要流派)要旨認為“空”錯了,“有”錯了;認為“有”便是“空”也錯了;認為不存在“有”也不存在“空”還是錯了。心領神會,大徹大悟了(達到了佛教最高境界),究竟領會、徹悟了什么(達到了什么樣的最高境界),只能意會,不能言傳,意會的是對的,言傳的是錯的。是、斯,這。云,說。
(4) “無可”二句:心領神會、大徹大悟,不可言傳,只可意會,這就是達到的(升到了)佛教最高境界。
(5) “無立”二句:無安身立足之地,才算達到了佛教最高境界。干凈,干凈之地,即“凈土”,佛教所指的“西方極樂世界”。
【譯文】
你心領神會、大徹大悟了,我心領神會、大徹大悟了。這(心領神會、大徹大悟)其實你我都沒有心領神會、大徹大悟,這(沒有心領神會、大徹大悟)可以說是心領神會、大徹大悟了。心領神會、大徹大悟說不出來,這就有了安身立足之地。沒有安身立足之地,方才是真正的心領神會、大徹大悟,達到了佛教最高境界—— 佛祖居住的西方極樂世界。
上一篇:《警幻仙姑賦》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詠紅梅詩四首》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