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詩詞鑒賞《吟句》賈寶玉
賈寶玉
內典語中無佛性,
金丹法外有仙舟。
第一百十八回“驚謎語妻妾諫癡人”,寫薛寶釵、花襲人以古圣先賢的忠孝之道勸誘寶玉放棄“遁世離群”之想,要“從此把心收一收,好好的用用功。但能博得一第,便是從此而止,也不枉天恩祖德了!”其實,她們并未能說服寶玉。寶玉最初和他們辯駁,后來一聽薛、花二人的話“不離其宗”,也就不再對牛談琴,只是“聽了,也不答言,只有仰頭微笑”,或“低頭不語”。及至見到賈蘭送來賈政要他們“好生讀書”的書子(信)時,“寶玉點頭不語,默默如有所思”。當賈蘭問到作文時,寶玉說也要作上幾篇熟一熟手,“好去誆這個功名”。“誆”字,說明寶玉考科舉并非出自心愿,而是以此來欺騙父母及妻妾,這正是他“默默如有所思”的結果。后來,他又進一步使他們放心,讓麝月把《莊子》收了,把自己一向愛讀的佛道書籍如《參同契》等都搬了擱在一邊,并向寶釵表示:“我還要一火焚之,方為干凈!”同時又吟出這兩句話來。
“內典”,指佛經;“金丹”,指道家為求仙所煉之丹丸。這兩句意謂:讀了佛經,如不覺悟,也達不到通佛性的地步,成不了佛;而煉金丹也并非是成仙的唯一途徑,在其法外還有仙舟可乘,同樣可以成仙得道。顯然,這兩句話是寶玉自言自語的心里話,是對寶釵等說教的有力回擊。可是,寶釵并未聽懂。后來的情節發展證明,寶玉用功讀書也好,前去赴考也好,全是假的,全是做給他們看的。最后走出考場,終于到世外去悟“佛性”、乘“仙舟”去了,去實現他的“遁世離群”之想。從賈寶玉性格的發展看,他對封建大家庭所作的反抗,可以說是達到應有的高度了。至于說他雖有這樣的誓言,卻還要結婚生子、考中舉人,有人認為這是續書人把自己的仕途人生觀強加給寶玉的,是違背曹雪芹原著題旨的。其實,曹雪芹著書的設想,只是他提筆之初的構思。作家計劃要寫什么和真正寫起來,卻往往是有出入的。作家寫作實踐中改變原計劃的事彼彼皆是。誰也不能斷定曹雪芹自己就一定按原計劃一點不變地一氣寫到底。何況高鶚是續作者,他應該有他自己的創作自主性,應該有自己對曹著的獨特理解與體會。我們在鑒賞后四十回時,不應一味地把原作與續作對立起來。要去掉偏見,多發現續作中有價值的東西。寶玉生于鐘鳴鼎食、世代簪纓的豪門,自幼受的是封建正統教育,又在大觀園里過著與世隔絕的封閉式生活,他的反抗能到此程度已是難得的了。要不是他長期受女奴們的感化熏陶,要不是他一心想探求外界的新事物,要不是從外界獲讀到一些離經叛道的讀物,要不是受佛老思想的影響,他又怎能形成叛逆性格?他能勇敢地由“入世”牢籠走出來再投到“出世”的新天地去,這無論如何也得說是具有較深刻的反封建意義的。而且在學佛老中,他還能拋棄教條束縛,要靠自身努力去修煉、去悟出真正的佛性來,也就更不同一般了。
上一篇:《仙宮房內對聯》翻譯|原文|賞析|評點
下一篇:《吟尤三姐自刎》翻譯|原文|賞析|評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