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溪深行
滔滔武溪一何深,鳥飛不度,獸不敢臨,——嗟哉武溪多毒淫!
《武溪深行》為馬援詩歌的代表作。馬援為東漢名將,曾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史載他少有大志,讀書不守章句;暮年還常以“窮當益堅,老當益壯”自勵,豪情不減。公元48年,光武帝劉秀發兵征討南方少數民族叛亂,因北方將士不適應南方險惡的地理環境,深入而沒,慘遭失敗。此刻,老將馬援挺身而出,請求率兵再次出征,時年已62歲。翌年三月,兵至今湖南省的武陵一帶。那里山勢險峻,水深流急,為煙瘴出沒之地: “下潦上霧,毒氣重蒸,仰視飛鳶,踮踮墮水中”。又值大暑,悶熱難當,士卒多疫死,馬援亦中病。敵人利用險隘的地形不時進行騷擾,他每每拖著病軀堅持戰斗,“左右哀其壯意,莫不為之流涕”,最后死在該地的壺頭山上,真正實現了自己“男子漢要當死于邊野,用馬革裹尸還葬”的豪邁誓言(見《后漢書·馬援傳》)。
這首《武溪深行》即當時所作。 “武溪”,為武陵王溪之一,即今(湖南)黔陽縣,環境最為險惡,馬援曾兵困于此。其門生爰寄生善笛,援即景生情,作此歌和之。此詩是戰地情景的生動描述,也是壯士情懷的真實寫照。全詩短小精悍,一氣呵成,古樸自然,氣勢非凡,而且描繪與詠嘆融合無間,沒有絲毫痕跡。作者用“一何深”的興嘆將整篇領起;又以“鳥飛不度,獸不敢臨”的襯托刻畫出主體形象;再用“多毒淫”的感慨結束全詩。寥寥幾筆,便把陰慘兇險的景象表現得淋漓盡致,令人怵目驚心,回腸蕩氣。在藝術風格上,大筆如椽,似疾風迅雨,頗能使人從中領略到沙場老將的風神。
透過詩中對武溪的詠嘆和描繪,我們可以體悟到作者仇恨敵人,同情征戰將士,渴望結束戰爭,實現統一安定的心情;更可以感受到詩人那種無所畏懼,以英雄主義、樂觀主義對待大自然的雄偉氣概。所以后人常把此詩與曹操《苦寒行》那樣的悲壯慷慨之作相提并論。
在形式方面,此詩四言句、七言句相間,首以七言起,尾以七言結,顯得舒展自如,整飭有力,與后來張衡的《四愁詩》一起,顯示著東漢文人詩歌向七言演變的軌跡。
上一篇:歌一首|原文|翻譯|賞析|鑒賞
下一篇:江南|原文|翻譯|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