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園田居
(其四)
久去山澤游,浪莽林野娛。
試攜子侄輩,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垅間,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遺處,桑竹殘朽株。
借問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薪者向我言,死沒無復余。
一世異朝市,此語真不虛。
人生似幻化,終當歸空無。
這是《歸園田居》組詩的第四首。開頭二句,承第一首,抒寫歸隱樂趣。 “久去”句是“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之意的再現。
“浪莽”形容林野的廣大,這句是“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的思戀之情得以實現后的開闊、喜悅之感。前三首寫了居處、交游、耘田,這首詩寫訪問舊鄰。故以“久去”二句再現組詩的主旨之后,立即轉入訪舊,用十二句的篇幅寫訪舊的全部內容。 “試”扣“久”。因久去山澤而不知近況如何,訪問鄰里故舊便無明確目標,只能試著去訪。攜帶子侄是想讓子侄認識舊鄰,但不見舊鄰,全是榛荊,故而先“披”后“步”,所見竟是荒涼的廢墟。于是引起詩人的傷感, “徘徊”二字足見情真意深。在墓地間徘徊是對舊鄰的憑吊,因此舊事舊景似乎從眼前的殘跡中“依依”呈現:這里是舊鄰曾用的井灶,那里是故人手種的桑竹。然而井灶塌毀,只存遺處;桑竹凋殘, 僅剩朽株,不復舊觀了。這是怎么回事?詩人有些悵惘、不知所以了,遂向砍柴的樵夫打聽: “此人皆焉如?”問的是: “這里的人都哪里去了?”樵夫回答說: “全死光了!”這使詩人十分震驚,不禁發出“一世異朝市,此語真不虛”的感慨。 一世, 三十年。朝市,朝廷和集市,一般指公眾聚集處。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真是一點兒也不錯呀。詩人沿著尋訪、憑吊、追跡、問答、驚嘆的順序,自然樸實地敘寫訪舊的經過,細膩地刻畫了行為細節、心理活動、語言聲吻、情感變化,于平淡自然中產生出起伏跌宕、情真意切的藝術效果。末尾二句,以感悟終結全詩,寫出思想的升華,呈現超然的境界:人生一世就象變化著的夢幻,到了哪兒都必然以“空無”為歸宿。在這超然中有對舊鄰的哀悼、有對人事的感嘆、有對自己的慰解,并非只是消極地逃避現實,遁入空門。因此對讀者有一種深刻的哲理啟迪。至于后人的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 那倒是人們各以不同時代、不同環境、不同角度、不同認識的種種體會而已。
上一篇:山中雜詩|原文|翻譯|賞析|鑒賞
下一篇:怨篇|原文|翻譯|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