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觀止·魏晉南北朝文·魯褒·錢神論①
有司空公子②,富貴不齒③ ,盛服而游京邑,駐駕平市里④。顧見綦母先生,班白而徒行⑤。公子曰: “嘻!子年已長矣,徒行空手,將何之乎?”先生曰: “欲之貴人。”公子曰: “學《詩》乎?”曰: “學矣。”“學《禮》乎?”曰: “學矣。”“學《易》乎?”曰: “學矣。”公子曰: “《詩》不云乎: ‘幣帛筐篚,以將其厚意,然后忠臣嘉賓,得盡其心⑥。”《禮》不云乎:‘男贄玉帛禽鳥,女贄榛栗棗脩⑦’。《易》不云乎: ‘隨時之義大矣哉⑧!’吾視子所以,觀子所由⑨,豈隨世哉!雖曰已學,吾必謂之未也。”先生曰: “吾將以清談⑩為筐篚,以機神⑪為幣帛。所謂‘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⑫者已。”
公子拊髀⑬大笑曰: “固⑭哉,子之云也!既不知古,又不知今。當今之急,何用清談!時易世變,古今易俗,富者榮貴,貧者賤辱。而子尚質,而子守實,無異于遺劍刻船⑮,膠柱調瑟⑯。貧不離于身名,譽不出乎家室,固其宜也!
“昔神農氏沒,黃帝、堯、舜,教民農桑,以幣帛為本⑰ 。上智先覺變通之,乃掘銅山,俯視仰觀,鑄而為錢。故使內方象地,外圓象天⑱ 。大矣哉!
“錢之為體⑲ ,有乾有坤⑳ 。內則其方,外則其圓。其積如山,其流如川。動靜有時,行藏有節㉑。市井便易㉒,不患耗折㉓。難朽象壽㉔,不匱象道㉕。故能長久,為世神寶。親愛如兄㉖,字曰孔方。失之則貧弱,得之則富強。無翼而飛,無足而走。解嚴毅㉗ 之顏,開難發之口。錢多者處前,錢少者居后。處前者為君長,在后者為臣仆。君長者豐衍而有馀,臣仆者窮竭而不足。《詩》云: ‘哿矣富人,哀此煢獨㉘ 。’豈是之謂乎!
“錢之為言泉㉙ 也,百姓日用,其源不匱,無遠不往,無深不至。京邑衣冠㉚ ,疲勞講肆㉛,厭聞清談,對之睡寐。見我家兄,莫不驚視。錢之所祐,吉無不利。何必讀書,然后富貴!昔呂公欣悅于空版㉜,漢祖克之以贏二㉝。文君解布裳而被錦繡㉞,相如乘高蓋而解犢鼻㉟。官尊名顯,皆錢所致。空版至虛,而況有實!贏二雖少,以致親密。由是論之,可謂神物。無位而尊,無勢而熱,排朱門,入紫闥㊱。錢之所在,危可使安,死可使活。錢之所去,貴可使賤,生可使殺。是故忿諍㊲辯訟,非錢不勝;孤弱幽滯㊳,非錢不拔;怨仇嫌恨,非錢不解;令問㊴笑談,非錢不發。
“洛中朱衣㊵,當途㊶之士,愛我家兄,皆無已已。執我之手,抱我終始,不計優劣,不論年紀。賓客輻輳㊷,門常如市。諺云: ‘錢無耳,可闇㊸使。’豈虛也哉?又曰: ‘有錢可使鬼。’而況于人乎?子夏云: ‘死生有命,富貴在天。’㊹吾以死生無命,富貴在錢。何以明之?錢能轉禍為福,因敗為成,危者得安,死者得生。性命長短,相祿㊺貴賤,皆在乎錢,天何與㊻焉?天有所短,錢有所長。四時行焉,百物生焉,錢不如天;達窮開塞,賑貧濟乏,天不如錢。若臧武仲㊼ 之智,卞莊子㊽ 之勇,冉求㊾ 之藝,文之以禮樂㊿ ,可以為成人矣〔51〕。今之成人者何必然?唯孔方而已。
“夫錢,窮〔52〕者能使通達,富者能使溫暖,貧〔53〕者能使勇悍。故曰: 君無財,則士不來;君無賞,則士不往。諺曰: ‘官無中人〔54〕,不如歸田。’雖有中人,而無家兄,何異無足而欲行,無翼而欲翔?使才如顏子〔55〕,容如子張〔56〕。空手掉臂〔57〕 ,何所希望?不如早歸,廣修農商。舟車上下〔58〕 ,役使孔方。凡百君子,同塵和光〔59〕 ,上交下結,名譽益彰。”
黃銅中方〔60〕 ,叩頭對曰: “仆自西方庚辛〔61〕,分王諸國〔62〕,處處皆有,長沙越巂〔63〕,仆之所守。黃金為父,白銀為母,鉛為長男,錫為適婦〔64〕。伊〔65〕我初生,周末時也,景王尹世〔66〕,大鑄茲也〔67〕 。貪人見我,如病得醫,饑饗太牢〔68〕 ,未之逾也。”
〔注〕① 《錢神論》: 選自清嚴可均《全晉文》卷一一三。《晉書》卷九四、《藝文類聚》卷六六、《初學記》卷二二、《太平御覽》卷八三六均有節錄,異文頗多。② 司空公子: 作者假托的人名。③ 不齒: 不與同列,表示極為鄙視。④ 平市里: 作者假托的地名。⑤ “顧見”二句: 綦(qí 其)母先生,作者假托的人名。班白,即斑白,頭發花白。徒行,步行。⑥ 幣帛: 繒帛,古人饋贈用的禮品。筐: 方形盛物的竹器。篚(fěi 匪): 圓形盛物的竹器。“幣帛”四句出《詩經·小雅·鹿鳴》小序。將: 行。⑦ “男贄”二句: 贄(zhì 至),古人初次進見尊長者所持禮品。《左傳·莊公二十四年》: “男贄,大者玉帛,小者禽鳥,以章物也;女贄,不過榛、栗、棗、脩,以告虔也。”榛(zhēn 貞): 其果似栗而小。脩: 干肉。今本《禮記》無此二句。⑧ “隨時”句: 隨時之義,隨時勢而變通。語出《周易·隨卦》: “天下隨時,隨時之義大矣哉!”⑨ “吾視”二句: 所以,所為,指言行舉止。所由,所從,指經過的道路。語出《論語·為政》: “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⑩ 清談: 清雅的言談。⑪ 機神: 高妙的玄理。⑫ “禮云”二句: 禮難道僅是指玉帛等禮物而說的嗎?語出《論語·陽貨》。⑬ 拊(fǔ 府)髀: 手拍大腿。⑭ 固: 固執,頑固。⑮ 遺劍刻船: 即刻舟求劍,比喻拘泥成法而不講實際。典出《呂氏春秋·察今》。⑯ 膠柱鼓瑟: 用膠把弦柱粘住,則鼓瑟者無從調節聲音。比喻拘泥固執,不知變通。典出《史記·趙奢傳》。⑰ 本: 根本。⑱ “內方”二句: 古人認為地方天圓。象,象征。⑲ 體: 形狀。⑳ 有乾有坤: 《易經》八卦的乾、坤二卦。乾之象為天,坤之象為地。㉑ 行藏有節: 指錢幣的流通和貯藏有一定的法度。㉒ 市井便易: 在市場上做買賣便于交易。㉓ 耗折(shé 舌): 消耗虧損。㉔ 難朽象壽: 像長壽難以衰老。㉕ 不匱(kuì 饋)象道: 像大自然運行不息,不會缺乏。㉖ 親愛如兄: 《晉書》作“親之如兄”。此據《藝文類聚》。㉗ 嚴毅: 嚴厲剛正。㉘ “哿(gě 舸)矣”二句: 富人猶可,孤苦伶仃的人就十分可哀。語出《詩經·小雅·正月》。“煢”作“惸(qióng 窮)”。㉙ 泉: 古代錢幣的名稱。謂其“流行如泉”(《漢書·食貨志》顏師古注)。㉚ 京邑衣冠: 京城里的士大夫。㉛ 講肆: 講學的地方。《晉書》作“講肄”。此據《藝文類聚》。㉜ “昔呂公”句: 呂公,漢呂后之父。版,進見時用的名帖。劉邦為亭長時,不持一錢往賀呂公,名帖上卻寫“賀萬錢”。呂公迎為上賓,并把女兒嫁給他。事見《史記·高祖本紀》。㉝ “漢祖”句: 克,同“刻”,銘記。贏,多。劉邦為小吏時奉差咸陽,吏皆送三百錢,獨蕭何送五百錢。劉邦銘記蕭何多贈二百錢,稱帝后多封蕭何食邑二千戶。事見《史記·蕭相國世家》。㉞ “文君”句: 文君,卓文君,西漢臨邛大富商卓王孫之女。她夜奔司馬相如,同馳歸成都。相如家貧,文君久之不樂,遂返臨邛,與相如賣酒,文君當壚。卓王孫以為恥,不得已分財產與之,文君有錢百萬,又穿上錦繡衣裳。事見《史記·司馬相如列傳》。㉟ “相如”句: 相如,司馬相如,字長卿,西漢辭賦家。高蓋: 高車。犢鼻: 犢鼻裈(kūn 坤),短褲,或謂圍裙,狀如犢鼻。相如與文君同返臨邛賣酒,文君當壚,相如著犢鼻裈,與保傭雜作、滌器于市。卓王孫分財產與文君后,遂回成都買田舍,致富。㊱ “排朱門”二句:朱門,指富豪之家。紫闥(tà 榻),指帝王宮廷。㊲ 諍:同“爭”,爭執。㊳ 幽滯:指失意不得進仕的人。㊴ 令問:問候。㊵ 洛中:洛陽。朱衣:泛指權貴。㊶ 當途:當道,當權。㊷ 輻輳(còu 湊):指四方賓客聚集到一處。㊸ 闇(àn 按): 同“暗”。㊹ “子夏”三句: 孔子的學生,姓卜,名商,字子夏。“死生”二句: 出自《論語·顏淵》。㊺ 相祿: 享有福祿的面相。㊻ 與(yù 愈): 參預。㊼ 臧武仲: 春秋時魯國大夫臧孫紇,有智謀。㊽ 卞莊子: 春秋時魯國大夫,以勇力著名。㊾ 冉求: 孔子的學生冉有,有才藝。㊿ 文之以禮樂: 用禮樂來加以修飾。〔51〕 成人: 德才兼備的人,即完人。語出《論語·憲政》: “子曰: “若臧武仲之知,公綽之不欲,卞莊子之勇,冉求之藝,文之以禮樂,亦可以為成人矣。’”〔52〕 窮:困厄,不得志。〔53〕 貧: 貧弱,軟弱。〔54〕 中人: 君主身邊有權勢的人。〔55〕 顏子: 即顏回,孔子的學生,孔子屢稱其有才德。〔56〕 子張: 即顓(zhuān 專)孫師,孔子的學生,貌美。〔57〕 空手掉臂: 空手搖動臂膀,指空手無錢。〔58〕 上下: 指來往。〔59〕 同塵和光: 即“和光同塵”。語出《老子》: “和其光,同其塵。”這里指與塵俗混同,隨波逐流。〔60〕 黃銅中方: 銅錢,這里指錢神。〔61〕 庚辛: 古時把天干與五行相配合表示方位。庚在五方中屬西;庚、辛在五行中屬金;金在五行中代表西方。故錢自稱來自西方庚辛。〔62〕 分王諸國: 分往諸國稱王。〔63〕 越巂(suǐ 隨): 地名,故地在今四川西昌市。〔64〕 適(dí 迪)婦: 嫡長子妻。適,同“嫡”。〔65〕伊: 句首語氣詞。〔66〕 景王: 周景王(前544—前520在位)姬貴。尹世: 治世。〔67〕 大鑄茲也: 周景王時,患錢輕,更鑄大錢。事見《國語·周語》。茲,此指錢。〔68〕 太牢: 古代宴會或祭祀時并用牛、羊、豬三牲,稱太牢。
西晉元康之世,朝政昏暗,“綱紀大壞”,貪財成風,賄賂公行。金錢作為貨幣的萬能神力,日益為世人所認識,同時出現了三四篇同名之作揭露金錢的神力。其中最著名的當推魯褒的這一篇。它對金錢的神力從不同側面作了淋漓盡致的揭露,對日益墮落的社會風氣進行了猛烈的抨擊,嬉笑怒罵,冷嘲熱諷,堪稱六朝文章中一篇奇文。
這篇文章通篇設為問答,敷衍成章。題目雖名曰“論”,但實為賦體。作者假托司空公子和綦母先生的對話,揭示當時社會風氣大變,指出當時“時易世變,古今易俗”,作為錢神產生的背景。而后借司空公子之口,敘述錢的歷史,交代金錢的來歷;描述錢的形體,交代名為孔方的原由;分述錢的特性,交代人的貧富、強弱在于錢之有無、多少,以此作為揭露金錢神力的引子。
接著,作者就集中筆力,對金錢的巨大神力從不同角度進行了深刻而有力的揭露。其一,學而優則仕原是儒者傳統的人生道路。但自金錢來到人間后,做官就不靠知識了。文章列舉了大量的史實,說明如今“官尊名顯,皆錢所致”。金錢主宰著一切: 危安、死活、貴賤、生殺等等,都取決于錢。它可以“排朱門,入紫闥”,通關節,買人情,使人“無位而尊,無勢而熱”,辦任何事情,都非錢不可。金錢成了萬能的神,知識貶值,已一文不值。因而作者憤激地說: “何必讀書,然后富貴!”其二,“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原是儒家傳統的觀念,但由于錢的法力無邊,作者提出了“死生無命,富貴在錢”。錢是萬物的異化形式,它可以使萬物互相轉化: 禍轉為福,敗轉為成,危轉為安,死轉為生。甚至“性命長短,相祿貴賤”,也在于錢,而不在天。作者把錢和天的力量作了一番比較,認為“天有所短,錢有所長”,結論是“天不如錢”。錢的力量超過了主宰一切的上天,成了宇宙間至高無上的神。人格的完美,依照儒家觀點,必須具有仁、義、智、勇、禮、樂等條件。現在由于錢可使丑變成美,使卑賤變成高貴,使罪過變成正義,因而完人的條件,亦“唯孔方而已”,錢成了左右人格的動力。其三,俗話說: “朝中無人莫做官”,但時至西晉,朝中有人而無錢也仍然做不到官。“雖有中人,而無家兄,何異無足而欲行,無翼而欲翔?”即使此人才貌超群,空手搖臂,無錢送禮,也仍然做不到官。但只要有錢,就可以買到權勢,做上高官。可見錢的神通廣大,法力無邊了。這些論述對金錢的神力是何等大膽的揭發,又是何等犀利的解剖!這在當時是十分難能可貴的。
與此同時,作者還對世人追逐金錢的丑態作了形象的描繪。一些清高的讀書人聽儒者講學或玄學清談,都深感無味,昏昏欲睡,而“見我家兄”則“莫不驚視”,精神振奮: 唯一能刺激他們神經的只有一個“錢”字。至于那些當朝權貴更是嗜錢如命,“愛我家兄,皆無已已。執我之手,抱我終始”。“執”和“抱”,活畫出這伙錢癖的丑惡嘴臉。西方諺語說: “金錢無臭味。”他們對錢也是“不計優劣,不論年紀”,只要是錢,就如蠅逐臭,唯錢是求。文章結尾作者通過錢神的自白,揭示錢之為神,“處處皆有”;愛錢之癖,古已有之。回應前文,收束全篇。
《錢神論》除開頭司空公子和綦母先生的對話運用散體,句式長短參差不齊,而后則以簡短的四字句為主,在工整的四字句中,亦間雜以三、六、九字句,句式排比整齊而又有變化,駢散相間,錯落有致。文中用韻,也形式多變,或兩句一押韻,如“使才如顏子,容如子張。空手掉臂,何所希望?不如早歸,廣修農商。舟車上下,役使孔方”;或四句一換韻,如“動靜有時,行藏有節。市井便易,不患耗折。難朽象壽,不匱象道。故能長久,為世神寶”,讀來韻律和諧,鏗鏘有力。
這篇文章問世后,“疾時者共傳其文”;“孔方兄”的稱號更是不脛而走,流播后世。明人袁宏道《讀〈錢神論〉》詩云: “閑來偶讀《錢神論》,始識人情今亦古;古時孔方比阿兄,今日阿兄勝阿父。”清人葉承宗更“敷衍《錢神論》”而作雜劇《孔方兄》針砭時弊。這些擬作皆緣于魯褒的《錢神論》,可見其影響之深遠。
上一篇:《古文·金石錄后序》鑒賞
下一篇:《古文·問說》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