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為天畔獨歸秦,對水看山欲暮春。窮海別離無限路,隔河征戰幾歸人1。長安萬里傳雙淚,建德千峰寄一身。想到郵亭愁駐馬,不堪西望見風塵。
結體清健,五、六尤警策。或疑次句春字韻無著,非深知侍者,試博取以觀自見。
【校記】
1.征戰幾歸人,《全唐詩》一作“征陣獨歸人”。
【箋釋】
[耿拾遺] 即耿湋。據傅璇琮《唐才子傳校箋》卷四,“又劉長卿于大歷十一、十二年間貶謫為睦州(今浙江衢州)司馬,亦有《送耿拾遺歸上都》,則耿湋充括圖書使由吳越返京,當在大歷十一年七月。在越中時尚有與嚴維、秦系等唱酬之作,如《贈嚴維》(《全唐詩》卷二六八),嚴維則有《酬耿拾遺題贈》(同上卷二六三),秦系則有《山中贈耿拾遺湋兼兩省故人》(同上卷二六○)。”耿湋有《贈別劉員外長卿》(《全唐詩》卷二六九):“清如寒玉直如絲,世故多虞事莫期。建德津亭人別夜,新安江水月明時。為文易老皆知苦,謫宦無名倍足悲。不學朱云能折檻,空羞獻納在丹墀。”
[窮海] 僻遠的海邊。因睦州偏僻而近海,故云。《后漢書》卷四九《耿恭傳》:“余初讀《蘇武傳》,感其茹毛窮海,不為大漢羞。”
[隔河征戰] 《舊唐書》卷一一《代宗紀》:大歷十年(775)“六月辛未,田承嗣遣其黨裴志清攻圍冀州”,九月“癸丑,吐蕃冠隴州”;十一年(776)“五月癸巳,以永平軍節度使李勉為汴州刺史,充汴宋等八州節度觀察留后。時汴將李靈耀專殺濮州刺史孟鑒,北連田承嗣,故命勉兼領汴州。”其時戰亂頻仍,故有此句。
[長安萬里] 極言其遙遠。《世說新語·夙惠》:“晉明帝數歲,坐元帝膝上。有人從長安來,元帝問洛下消息,潸然流涕。明帝問何以致泣?具以東渡意告之。因問量帝:‘汝意謂長安何如日遠?’答曰:‘日遠。不聞人從日邊來,居然可知。’元帝異之。明日集群臣宴會,告以此意,更重問之。乃答曰:‘日近。’元帝失色,曰:‘爾何故異昨日之言邪?’答曰:‘舉目見日,不見長安。’”
[建德] 《元和郡縣圖志》卷二五“睦州建德縣”:“本漢富春縣地,吳黃武四年分置建德縣,隋大業末改為鎮,武德四年復改為建德縣。”乃睦州治所在地。睦州境內多山,故云“千峰”。
[郵亭] 驛館;遞送文書者投止之處。《墨子·雜守》:“筑郵亭者圜之。”《漢書·薛宣傳》:“過其縣,橋梁郵亭不修。”顏師古注:“郵,行書之舍,亦如今之驛及行道館舍也。”
【輯評】
《詩藪內編·近體中·七言》:崔曙“漢文皇帝有高臺,此日登臨曙色開”,老杜“野老籬前江岸回,柴門不正逐江開”、“白帝城中云出門,白帝城下雨翻盆”、“青娥皓齒在樓船,橫笛短蕭悲遠天”、“霜黃碧梧白鶴棲,城上擊柝復烏啼”,岑參“滿樹枇杷冬著花,老僧相見具袈裟”,李頎“新加大邑綬仍黃,近與單車去洛陽”,劉長卿“若為天畔獨歸秦,對水看山欲暮春”,郎士元“石林精舍虎溪東,夜扣禪扉謁遠公”,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雖語意稍疏野,亦自一種風致。
《唐詩鏡》卷二九:中聯流動易而整策難。律法以整策為正。
《唐詩解·七言律詩》:此傷亂之詩。意謂秦中云擾,拾遺乃從天畔歸之乎?紀其時則暮春也。別窮海而趨秦,路更無限,況隔河征戰,歸人幾何而可獨往耶?我方戀闕,因君之行,不無灑淚;然欲茍全性命,則寧寄此身于建德千峰間耳。想君前路當止郵亭,西望風塵,不堪莫甚,君其勉之!是詩年月無考,觀隔河、西望等語,必吐蕃之難也,豈代宗幸陜之進乎?
《唐七律選》卷三引《西河詩話》:往讀“隔河”句,似戍所送歸京者,疑與“窮海”句不合,且不知建德所在,未審其自謂、謂耿。及考唐史,知劉以轉運判官貶播州尉移睦州司馬。建德屬睦州,其所謂‘千峰寄一身’者,蓋自謂也。然則‘隔河征戰’非是實賦,只借言還歸之難慰耿且自解耳。此必長安遭吐蕃之亂代宗幸陜時,故語及之。但三、四上實下虛,似比似賦,律法一變又如此。
《貫華堂選批唐才子詩》卷二:(前解)“若為”之為言如何也,猶言反復展轉思之,而終恐無有其事也。何也?秦在天畔,一未易事也。以天畔之秦,而欲一人獨歸,又一未易事也。反復展轉思之,除非以春又欲暮,以是為肖汲汲乎?正甚言此歸之決定無有其事也。三,窮海無限路,再寫一之“天畔”字;四,隔河幾歸人,再寫一之“獨歸”字,皆以反復展轉“若為”之二字也。“欲暮春”上加“對水看山”,又妙!言但據山紅水綠,則似欲暮春耳,其余人事固皆不然。(后解)上解既極陳獨歸之難,此解又自明不歸之故,所以多方沮勸之也。言我日夕眼淚滿面,何曾一刻忘歸?然欲性命茍且得全,則現見不歸在此,猶俗言“爾若得歸,則我已先歸”也。結言“想到”者,言我今反復沮君,而君決意不聽,則意必有中途駐馬之一日,始信今日之言之不謬耳。看他八句詩中,凡用無限意思,卻又筆筆能到。
《重訂唐詩別裁集》卷一四:時應值吐蕃之亂,故有“隔河征戰”、“西望風塵”之語。
《昭昧詹言》卷一八:起句先點耿歸上都。次句帶敘時令。三、四從自己襯跌出,作羨之之詞,以起送歸意。五、六分寫兩邊。結句送后情事,當時實象。姚先生云:“寶應元年,以京兆府為上都。此為睦州司馬時所作。睦州今嚴州也。文房由潘州貶回,故曰窮海。潘州今高州也。”唐睦州置建德縣,此在睦州作。
上一篇:《奉同郎中使君郡齋雨中宴集》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竹枝曲》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