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文明,廣平人,登進士第,從韋皋于劍南,貞元中為水部郎中,終虞部。
【箋釋】
[字文明] 《極玄集·司空曙》:“字文明,廣平人。”司空曙之友人亦稱其字“文明”,如盧綸《春日憶司空文明》(《全唐詩》卷二七八),李端《九日贈司空文明》、《雜歌呈鄭錫司空文明》(《全唐詩》卷二八四)、《秋日旅舍別司空文明》、《江上喜逢司空文明》(同上卷二八五)。《唐才子傳·司空曙》:“曙,字文明,廣平人。”另,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九謂:“《司空文明集》二卷,唐虞部郎中、京兆司空曙文明撰。”則司空曙字文明。而《全唐文》卷六九〇有司空曙同時人符載所撰《劍南西川幕府諸公寫真贊并序》,于司空曙贊文,謂“水部郎中曙字文初”。《新唐書》卷二〇三《盧綸傳》亦謂:“曙,字文初,廣平人。”文明或文初,未知孰是,姑兩存之。
[廣平] 《極玄集·司空曙》及《新唐書》卷二〇三皆謂司空曙為廣平人。《直齋書錄解題》卷一九謂“京兆人”。 廣平,《通典》卷一七八“廣平郡”:“洺州,今理永年縣。《禹貢》:覃懷底績,至于衡漳。春秋時赤狄之地。其后屬晉,七國時,趙所都,秦并天下,屬邯鄲郡。漢初置廣平國,武帝改為平乾國,宣帝復為廣平國。后漢光武省廣平入巨鹿郡,后為魏郡之西部,魏改為廣平郡,晉因之。后魏為廣平郡,后周置洺州。隋煬帝初置武安郡,大唐初,劉黑闥都之,克平置洺州,或為廣平郡。”傅璇琮《唐才子傳校箋》卷四:“司空曙之籍貫,廣平與京兆,二說皆有依據,依唐人習俗,或一為郡望,一為實籍。”
[登進士第] 《極玄集·司空曙》:“舉進士。貞元中,水部郎中,終虞部郎中。”《新唐書》卷二〇三《盧綸傳》:“從韋皋于劍南,終虞部郎中。”《唐詩紀事》卷三〇:“登進士第,從韋皋于劍南。貞元中為水部郎中,終虞部郎中。”司空曙登進士時間不能確考。據《唐才子傳校箋》卷四,司空曙大歷前期授右拾遺,“似亦于大歷時在長安任主簿之職”,出任江陵府長林縣丞,“建中三年春或在此以前,司空曙已貶為長林丞”,貞元四年,司空曙已在韋皋幕,“水部郎中乃曙在使府中所帶之檢校官銜,非實職”。
[韋皋] 《舊唐書》卷一四〇《韋皋傳》:“韋皋,字城武,京兆人。大歷初以建陵挽郎調補華州參軍,累授使府監察御史。”建中三年(為鳳翔隴右營田判官,權知隴州行營留后。四年,以阻朱之功,擢隴州節度使。貞元元年),拜劍南西川節度使,累破吐蕃,以功加檢校司徒、中書令,封南康郡王,世稱韋南康。韋皋善撫士,其劍南幕中多文士,如司空曙、符載、錢徽、陸暢等。《舊唐書》卷一二《德宗紀》:貞元元年六月,“辛卯,以左金吾衛大將軍韋皋檢校戶部尚書,兼成都尹、御史大夫、劍南西川節度觀察使。”又,卷三八《地理志》:“劍南西川節度使,治成都府,管彭、蜀、漢、眉、嘉、資、簡、維、茂、黎、雅、松、伏、文、龍、戎、翼、卭、嶲、姚、柘、恭、當、悉、奉、迭、靜等州,使親王領之。”
[水部郎中] 魏晉南北朝與“水部郎”互稱,為尚書省水部曹長官。唐朝定置為工部水部司長官,從五品上。高宗、玄宗時曾隨本司改名司川大夫、司水郎中,旋各復舊。雖有職掌,親簡無事。
[虞部] 傅璇琮《唐才子傳校箋》卷四:“《元和姓纂》、《極玄集》、《新唐書》皆謂其終于虞部郎中,或貞元四年后入朝任此職,或此虞部郎中仍為檢校官,曙晚年即在劍南幕府,亦未可知。”虞部郎中,工部虞部司長官。唐高祖武德三年(620)由虞部郎改名,從五品上。高宗、玄宗時曾隨本司改名司虞大夫、司虞郎中,尋各復舊。實閑簡無事。五代因之。
上一篇:《送齊山人歸長白山》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云陽館與韓紳宿別》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