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寺江城近,雙旌五馬過。禪心超忍辱,梵語問多羅。松竹閑僧老,云煙晚日和1。寒塘歸路轉(zhuǎn),清磬隔微波。
【校記】
1.和,《全唐詩》一作“多”。
【箋釋】
[韋潤州] 韋損。曾任李光弼幕府判官,唐代宗永泰中任潤州刺史。《玉海》卷二三“唐練塘”:“《地理志》潤州丹陽有練塘,周八十里。永泰中,刺史韋損因廢塘復(fù)置,以溉丹陽、金壇、延陵之田,民刻石頌之。李華《復(fù)練塘頌》:‘練湖幅員四十里,永泰元年十一月二十三日,拜韋損為潤州,增理故塘,繚而合之,廣湖為八十里,象月之規(guī),儔金之固。灝灝如吞吐日月,沉沉如韞蓄風(fēng)雨。所潤者遠(yuǎn),原隰皆春,疏為斗門,河渠通流。”《明一統(tǒng)志》卷一一“鎮(zhèn)江府”:“韋損,潤州刺史,吏人畏伏。嘗修練塘以溉丹陽、丹徒、金壇之田,民刻石頌德。” 鶴林寺,寺名。在今江蘇省鎮(zhèn)江市南郊。始建于晉代,南朝宋武帝劉裕微時曾游于此。《太平寰宇記》卷八九“潤州”:“丹陽郡,黃鶴山在縣西南三里。宋高祖丹徒人,潛龍時常游竹林寺,每息于此,山常有黃鶴飛舞,因名黃鶴山,改竹林寺為鶴林寺。”韋應(yīng)物《夜偶詩客操公作》:“塵襟一蕭灑,清夜得禪公。遠(yuǎn)自鶴林寺,了知人世空。”
[雙旌] 唐代節(jié)度領(lǐng)刺史者出行時的儀仗。亦泛指高官之儀仗。見本書卷三郎士元《送李將軍赴定州》詩“雙旌”注。五馬,《玉臺新詠·日出東南隅行》:“使君從南來,五馬立踟躕。”漢時太守乘坐的車用五匹馬駕轅,因借指太守的車駕。后亦作為太守的代稱。唐錢起《送張中丞赴桂州》:“云衢降五馬,林木引雙旌。”白居易《西湖留別》:“翠黛不須留五馬,皇恩只許住三年。”
[禪心] 佛教用語。謂清靜寂定的心境。南朝梁江淹《吳中禮石佛》:“禪心暮不雜,寂行好無私。”
[梵語] 一般指古印度的書面語。唐耿湋《贈海明上人》:“來自西天竺,持經(jīng)奉紫微。年深梵語變,行苦俗流歸。”多羅,梵文Pattra的譯音。亦譯作“貝多羅”。樹名,即貝多樹。形如棕櫚,葉長稠密,久雨無漏。其葉可供書寫,稱貝葉。唐玄奘《大唐西域記·恭建那補(bǔ)羅國》:“城北不遠(yuǎn)有多羅樹林,周三十余里。其葉長廣,其色光潤,諸國書寫,莫不采用。”唐杜甫《山寺》:“吾知多羅樹,卻倚蓮花臺。”
[清磬] 佛寺磬鐃悠揚(yáng)之聲音。韋應(yīng)物《義演法師西齋》:“結(jié)茅臨絕岸,隔水聞清磬。山水曠蕭條,登臨散情性。”
【輯評】
《唐風(fēng)定》卷一四:莊雅。筋骨不浮,氣格尚存也。
《詩辯坻》卷三:殷璠撰《河岳英靈集》,持論既美,亦工于命詞,可以頡頏記室,續(xù)成《詩品》,惜其所載尚未備人。其首敘常建,云“一篇盡善者,‘戰(zhàn)余落日黃,軍敗鼓聲死’”。然而“深入強(qiáng)千里”,似不知句法者。李嘉祐“禪心超忍辱,梵語問多羅”,中晚語耳。殷謂孫、許更生,未到此境。評義若此,差為間然。
上一篇:《古 興》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酬皇甫侍御見寄時前相國姑臧公初臨郡》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