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寥東郭外,白首一先生。解印孤琴在1,移家五柳成2。夕陽臨水釣,春雨向田耕。終日空林下,何人識此情。
【校記】
1.解印,《全唐詩》一作“考滿”。
2.移家,《全唐詩》一作“家移”。
【箋釋】
[安宜] 《元和郡縣圖志逸文·淮南道》楚州:“寶應(yīng)縣,本漢平安縣故地,后為安宜縣。”《舊唐書》卷四〇《地理志》楚州淮陰郡:“寶應(yīng),漢平安縣,屬廣陵國,武德四年置倉州,領(lǐng)安宜一縣,七年州廢,縣屬楚州。肅宗上元三年建巳月,于此縣得定國寶十三枚,因改元寶應(yīng),仍改安宜為寶應(yīng)。” 明府,猶言大府、官府。《管子·君臣上》:“君發(fā)其明府之法,瑞以稽之。”尹知章注:“府,謂百吏所居之官曹也。立府必有明法,故曰明府之法。”漢魏以來遂作為對郡守牧尹的尊稱,又稱明府君。《漢書》卷七六《韓延壽傳》:“今旦明府早駕,久駐未出,騎吏父來至府門,不敢入。”《后漢書》卷五七《張湛傳》:“明府位尊德重,不宜自輕。”李賢注:“郡守所居曰府。明者,尊高之稱。《前書》韓延壽,為東郡太守,門卒謂之明府,亦其義也。”劉義慶《世說新語·巧藝》:“顧長康好寫起人形。欲圖殷荊州,殷曰:‘我形惡,不煩耳。’顧曰:‘明府正為眼爾。’”且在漢代,亦有以“明府”稱縣令,唐以后多用以專稱縣令。《后漢書》卷九四《吳祐傳》:“國家制法,囚身犯之。明府雖加哀矜,恩無所施。”王先謙集解引沈欽韓曰:“縣令為明府,始見于此。”杜甫《北鄰》:“明府豈辭滿,藏身方告勞。”此詩當(dāng)作于大歷三年(768)劉長卿使楚州時。
[解印] 《論語·公冶長》:“子謂子賤,‘君子哉若人!魯無君子者,斯焉取斯?’”《呂氏春秋·開春論》:“宓子賤治單父,彈鳴琴,身不下堂而單父治……宓子則君子矣,逸四肢,全耳目,平心氣,而百官以治義矣,任其數(shù)而已矣。”《史記》卷六七《仲尼弟子列傳》:“宓不齊字子賤,少孔子三十歲……子賤為單父宰,反命于孔子,曰:‘此國有賢不齊者五人,教不齊所以治者。’孔子曰:‘惜哉不齊所治者小,所治者大則庶幾矣。’”宓子賤名不齊,春秋時魯人,孔子弟子。政治才能突出,善于任人而治,受到孔子與時人的稱賞,后以此來稱美縣令。
[五柳] 此用陶淵明典故,陶隱居后有《五柳先生傳》以明志。
【輯評】
《唐詩鏡》卷二九:三、四意致夷猶,絕似王維語氣。
王堯衢《古唐詩合解箋注》卷八:“寂寥東郭外,白首一先生。”一寫郊,二寫明府。荒郊退老,分外寂寥。“解印孤琴在,移家五柳成。”承上言先生之清淡也。解印而歸,只有孤琴尚在,移家以后,漸看五柳將成。罷彈宓子之堂,宴息陶公之宅,境雖云寂,人則高矣。“夕陽臨水釣,春雨向田耕。”此先生郊居樂也。時而夕陽,則臨水垂釣,時而春雨,則向田看耕,悠然自得矣。“終日空林下,何人識此情。”解印歸田,娛情耕釣,終日在空林之下,自以為樂。世人盡多塵容俗狀,誰能識先生之情哉!○前解寫明府郊居,后解贊明府之高尚。
上一篇:《贈韋司直》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送粲上人兼寄梁鎮(zhèn)員外》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