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君感嘆二毛初,舊友相依萬里余2。烽火有時驚暫定3,甲兵無處可安居。客來吳地星霜久,家在平陵音信疏。昨日風光還入戶4,登山臨水意何如。
句句直率,有似未經鍛琢者,此最為難到。
【校記】
1.韋,《全唐詩》一作“韓”。
2.依,《全唐詩》一作“邀”。
3.火,《全唐詩》一作“戍”。
4.日,《全唐詩》一作“夜”。
【箋釋】
[韋司直] 名不詳。司直,官名。指丞相司直,漢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初置丞相司直,省稱司直,秩比二千石,幫助丞相檢舉不法。東漢改屬司徒,助司徒督錄諸州郡上奏。北魏至元沿置,或屬廷尉,或屬大理寺,掌推按、斷刑、治獄等。明代廢止。唐于太子府亦置司直,相當于朝廷的侍御史。《舊唐書》卷四四《職官志》:“(東宮官屬)司直一人(正九品上),令史一人,書令史二人,亭長四人,掌固六人。司直掌彈劾宮僚,糾舉職事。”
[二毛初] 謂三十余歲。二毛,斑白的頭發。常用以指老年人。《左傳·僖公二十二年》:“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杜預注:“二毛,頭白有二色。”葛洪《抱樸子·遐覽》:“二毛告暮,素志衰頹。”潘岳《秋興賦序》:“余春秋三十有二,始見二毛”。后因以“二毛”指三十余歲。庾信《哀江南賦序》:“信年始二毛,即逢喪亂。”倪璠注:“以滕王逌序‘己亥,年六十七歲’逆數之,逢亂之歲,子山時年三十有六。”
[烽火] 戰火。杜甫《遣興三首》:“悵望但烽火,戎車滿關東。生涯能幾何,常在羈旅中。”
[甲兵] 鎧甲和兵械。指戰爭;戰亂。《左傳·哀公十一年》:“胡簋之事,則嘗學之矣;甲兵之事,未之聞也。”漢袁康《越絕書·內傳陳成恒》:“其君愚而不仁,其大臣偽而無用,其士民有惡聞甲兵之心。”杜甫《夜》其二:“甲兵年數久,賦斂夜深歸。”
[星霜] 星辰一年一周轉,霜每年遇寒而降,因以星霜指年歲。張九齡《與弟游家園》:“枝長南庭樹,池連北澗流。星霜屢爾別,蘭麝為誰幽。”白居易《歲晚旅望》:“朝來暮去星霜換,陰慘陽舒氣序牽。”
[平陵] 西漢五陵之一,在今陜西省咸陽市西北。漢昭帝筑陵置縣,死后葬此。《三輔黃圖·陵墓》:“昭帝平陵在長安西北七十里。”亦借指京都。李嘉祐《送王端赴朝》詩:“獨遣吳州客,平陵結夢思。”皇甫冉《酬裴十四》:“舊國想平陵,春山滿陽羨。”
[登山臨水] 登上高山,面臨流水。謂在山水間盤桓。《楚辭·九辯》:“憭栗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白居易《將歸渭村先寄舍弟》:“一年年覺此身衰,一日日知前事非。詠月嘲風先要減,登山臨水亦宜稀。”《鶴林玉露》卷三:“如子在川上,與夫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尤可見。大抵登山臨水,足以觸發道機,開豁心志,為益不少。”
【輯評】
《唐詩鼓吹評注》卷三:首言聞司直年邁而嘆二毛初生,我與君為舊友而相依倚,今別在萬里之外。且當烽火屢驚,起伏不定,甲兵擾擾,無地安居,所以兩地相思也。今君旅食吳地,歲月已久,家在平陵,音問又疏。昨夜東風入戶,已是春期矣,君于登山臨水之際,所思當何如耶?第二句名作與舊友相依于萬里之外,亦可。
又,賊勢雖衰而武人尾大不掉,用一切之法以剝民,莫能誰何。三、四俯仰慨深。蓋自是方鎮擅命,民不復見承平之盛矣。
上一篇:《贈張五諲歸濠州別業》原文|箋釋|賞析
下一篇:《過前安宜張明府郊居》原文|箋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