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頃蒼陂上,山回地勢偏。
屋棲黃面老,碑掛赤烏年。
葉葉風荷顫,層層雪瀑懸。
青燈夜寥寂,獨照一僧禪。
此詩描繪千年古寺及禪定生活。景物深幽凈峭,心情恬靜自得。四句寫景,四句寫人。
首聯從寺外著筆,“十頃蒼陂上”,指出現在讀者面前的是十頃蒼陂。《淮南子·說林》云:“十頃之陂,可以灌四十頃(地)?!薄摆椤保斨赋靥?,一頃為100畝,十頃水域想來是寬闊的?!吧n陂”指池水如鏡,一派蒼茫。“山回地勢偏”,指四周山勢回環,地處偏僻。而在這偏僻的深山之中,竟有這么大片澄清的陂塘,自然會給人以別有洞天的感覺,這就是石門凈勝寺之所在,環境多么優雅。
頷聯 “屋棲黃面老,碑掛赤烏年”,描繪佛寺和人事?!拔荨?,指凈勝寺,方丈之地?!包S面老”,即老人,“黃面”二字可見老人形容枯槁。“棲”,本指鳥類歇息,后用指人的居住與停留?!秶Z》有“越王勾踐棲于會稽之上”句,注云: “山處曰棲”。一個“棲”字,把僧寺生活之簡古突現出來。“赤烏”是三國東吳年號,時值公元238至251年,離寫作此詩時已1 000多年了,足見寺、碑之古老。形容枯槁的黃面老人棲息在這千年古寺里,已談不上什么生氣和活力,生活該是枯燥乏味的了。然而,詩人的感受并非如此。
頷聯 “葉葉風荷顫,層層雪瀑懸”,進一步描繪景物。“葉葉”句承接“十頃蒼陂”,寫俯視所見,“層層”句承接 “山回地勢”,是仰望景觀。十頃蒼陂,田田荷葉,清風徐來,滿陂荷葉一齊輕輕顫動,好一派起伏搖曳的波瀾。雪白的山泉,組成層層瀑布,像水簾一樣從高巖傾瀉而下,這大約就是十頃蒼陂的源泉。蒼陂,白泉,上下映襯,風荷、飛流,相互交織,古老的山寺頓添生趣,別具風神。清水出芙蓉,佛門本是蓮界,《諸經要集》稱:“十方諸佛,同出于泥之濁,三身正覺,俱坐于蓮臺之上?!边@層層雪瀑所澆灌的荷陂,不正是凈勝寺佛門所在的蓮臺嗎? 置身這清新凈峭的景觀之中,能不忘卻塵世的喧囂與紛雜?渾身靜穆,一片冰心,不知不覺,已是掌燈時分,詩人的筆觸,從寺外又回到寺內。
尾聯再寫人事,“青燈夜寥寂,獨照一僧禪?!薄扒酂簟?,即油燈,其火青熒。“寥寂”,空虛寂靜意。荷葉、雪泉,在夜幕降臨之際,從視覺印象之中消失,一盞青熒的油燈,照著寺內孤獨坐禪的山僧。
這首詩情景相融,互相映襯。高潔的山泉、蒼翠的荷葉、寥闃的夜色、靜寂的禪心,景物無一不是法身,物我之間是那樣的契合、和諧。人們在直觀孤獨寂寞的同時,也領略到一種審美觀照與禪悅,這正是禪詩妙不可言的藝術魅力之所在。
上一篇:禪詩《題畫詩(其七)》原文|賞析
下一篇:禪詩《題贈定光上人》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