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歊臺送韋秀才
云起高臺日未沉,
數村殘照半巖陰。
野蠶成繭桑柘盡,
溪鳥引雛蒲稗深。
【前解】
通解用意,乃在“日未沉”一“未”字。夫人生既稱七十古稀,則亦大都六十以來,然則三十,早是半生也。頗見世之勞人,年且過斯,尚無一就,棲棲久客,欲有所圖。于是旁之人,亦從詒之曰:如公年,正未正未耳。嗟乎!云起高臺,豈非明明日欲沉,下欲字即穩耶,今偏定要下一“未”字。然而殘照半陰,時已至此,蠶則已繭,鳥則已雛,桑則已盡,稗則已深。甚欲自謾,終謾不得,年晚心孤,真是不能重讀也。
帆勢依依投極浦,
鐘聲杳杳隔前林。
故山迢遞故人去,
一夜月明千里心。
【后解】
五,猶望見帆,六,乃但聞鐘矣。妙!妙!“故山迢遞”,故人獨去,“一夜月明”,思人乎?抑自思乎?
上一篇:金圣嘆《凌歊臺》批注賞析
下一篇:金圣嘆《利州南渡》批注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