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偓
曾愁香結破顏遲,今見妖紅委地時。
若是有情爭不哭,夜來風雨葬西施。
這首“哭花”的小詩,以落花自比,借哭落花以抒發身世之感,悲愁、憤懣之情一貫到底,讀來感人肺腑。
首句寫花兒遲開。“香結”,即香氣凝結。“破顏”,把花比作美人,指花開。全句意思是;曾經發愁花兒開得很遲。起筆便言愁,為全詩定下了愁的基調。
第二句寫花兒很快就凋落了。“妖紅”,形容花色十分鮮艷。“委地”,即落地。全句意思是:如今看見花時,紅艷艷的花瓣兒落了一地。通過花兒凋落的慘象,寫花兒既遲開又早落的悲慘命運,承接第一句的愁,進一步言悲。
第三句直接抒發作者的身世之感。“爭”,即怎、怎么。全句的意思是:如果是有感情的人,面對落花,怎么能不失聲痛哭?我們知道,心情愉快的人見到落花,并不會產生傷感的心情。作者之所以因花遲開而愁,見花早落而悲,完全是因為作者因不肯附“逆”而遭忌后滿懷悲愁憤懣之情的緣故。落花觸發了作者的身世之感,作者帶著身世之感看落花,便更覺落花之悲慘,因此便按捺不住發出了“若是有情爭不哭”的呼聲。
第四句進一步抒發身世之感。“西施”是越國的絕色美女,為了國家的命運而嫁給吳王,功成后隨范蠡泛舟五湖,傳為千古佳話。作者以西施比喻花,極言花之美麗、高潔。全句意思是:昨夜一場無情的風雨,葬送了西施一樣美麗、高潔的花。這一句是對花兒凋落的原因的解釋,也是承接第三句,進一步抒發作者的悲憤之情。自然界的風雨,象征著政治上的腥風血雨。對自然界風雨的憤恨,也是對政治上邪惡勢力的控訴。白熱化的激情,通過精巧貼切的比喻表達出來,就使這句詩具有了很強的藝術表現力,成為被后人傳誦的名句。宋代大詞人周邦彥就化用這句詩的詩意,在《六丑》一詞中寫道:“為問花何在?夜來風雨,葬楚宮傾國。”
這首詩因景生情,融情于景,以景托情,主觀感情和客觀描寫高度統一,寫得深婉感人,催人淚下。
上一篇:韓偓《已涼》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吳融《華清宮二首(其一)》古詩賞析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