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經典文章賞析·蘇軾《答毛滂書》原文|注釋|賞析
蘇軾
軾啟: 比日酷署,不審起居何如? 頃承示長箋及詩文一軸,日欲裁謝,因循至今,悚息悚息! 今時為文者至多,可喜者亦眾。然求如足下閑暇自得,清美可口者實少也。敬佩厚賜,不敢獨饗,當出之知者。世間唯名實不可欺。文章如金玉,各有定價。先后進相汲引,因其言以信于世,則有之矣。至其品目高下,蓋付之眾口,決非一夫所能抑揚。軾于黃魯直、張文潛輩數子,特先識之耳。始誦其文,蓋疑信者相伴,久乃自定,翕然稱之。軾豈能為之輕重哉? 非獨軾如此,雖向之前輩亦不過如此也。而況外物之進退,此在造物者,非軾事。辱見貺之重,不敢不盡。承不久出都,尚得一見否?
《答毛滂書》是一篇書信體散文。毛滂,字澤民,衢州江山(今浙江江山縣)人,生卒年不詳。宋哲宗、徽宗時,曾任杭州法曹、武康(今浙江德清縣)知縣、嘉禾(今浙江嘉興縣)知州,著有《東堂詞》。唐宋時文壇官場盛行一種習尚,應舉者在考試前將所作詩文寫成卷軸,投送朝中顯貴,稱為“行卷”。毛滂把自己的詩文寄給蘇軾,并附一封長信,請他代為鼓吹推薦,以求仕途通達無阻。《答毛滂書》就是蘇軾接到毛滂的詩文后,給他的回信。
蘇軾在信中首先問候了毛滂,并對自己回信稍遲表示了歉意。他說:近來天氣極熱,不知您的起居情況怎樣?最近承蒙您寄來一封長信和一卷詩文,每天都想修書致謝,卻一直拖延到現在,深感惶恐慚愧,心慌氣喘!蘇軾略微遲復是有一定原因的;一方面,他要將毛滂寄來的詩文瀏覽一遍,以便給予適當的評價;另一方面,對毛滂的請求,也要考慮給以恰當的回答。
對毛滂詩文的評價是:“今時為文者至多,可喜者亦眾。然求如足下閑暇自得,清美可口者實少也?!碧K軾對毛滂詩文的評價用“閑暇自得、清美可口”不失為公允之論。宋時接受“行卷”的人大都敷衍應付或虛意稱頌,而蘇軾對毛滂詩文給予恰當評價,又無過譽之嫌,是一種坦誠相見的態度。對毛滂代為鼓吹推薦的請求,蘇軾這樣回答:“敬佩厚賜,不敢獨饗,當書之知者。”他同意將毛謗的詩文推薦給懂文學的人共同鑒賞,實際上就是答應了毛滂所請。
蘇軾在文壇的地位德高望重,他的推薦當有一定份量。但是對于毛滂以詩文作為進身之階的想法,蘇軾認為有必要談一談自己的看法。他說:世只有“名”與“實”不能騙人,名實相符,才是做人的根本;文章就象金子與玉石一樣,各有各的定價。先賢后進相互提攜引薦,根據他們的評論得以在社會上展現各自的文學才能,這種情況當然是有的;至于文章等級的高下,那要交給眾人去議論,決不是一個人能夠貶低或提高的。在這里,蘇軾表明了自己的觀點,即“文章如金玉,各有定價”,文章的好壞是由文章本身的質量決定的,而不是依靠某個人提攜或吹捧就能達到目的的。至于權威的作用,蘇軾的認識也很辯證:權威有一定的作用,但這種作用只是先賢提攜后進的“發現人才”的作用,但文章水平的高低,是社會上的共同認識,“決非一夫所能抑揚”。這是蘇軾一貫的文藝思想,也散見于其他篇帙之中,如《答謝民師書》、《太息送奉少章》等。
下面蘇軾舉例進一步說明了自己的觀點。蘇軾門下,有成就的弟子甚多。其中最著名的是“蘇門四學士”,即黃庭堅、秦觀、張耒、晁無咎。黃庭堅詩歌氣象森嚴,如危峰干尺,拔地而起,是“江西詩派”的領袖,張耒詩歌多從日常生活及自然景物中汲取題材,語言平易淺近。蘇軾在信中說: 我對于黃魯直(庭堅)、張文潛(耒)等幾位學者,只不過認識得早一點罷了,當初誦讀他們的文章的時候,懷疑的、相信的各占一半,過了很久自然有了定評,得到大家一致的稱贊。我一個人哪能對他們的文章決定輕重呢?不僅我這樣,即使從前文壇的前輩,也不過這樣吧。作為北宋文學集大成者的蘇軾,對自己門下群星燦爛,心中當然是滿意的,但是門生有成,是他們自身努力的結果,導師的作用雖然很大,相比之下,只能占第二位。蘇軾希望毛滂對自己的推薦不要寄托不切實際的幻想,不要以為自己推薦之后就會立竿見影,名噪文壇了。
對于毛滂以文章求仕進的要求,蘇軾寫道: 況且富貴榮華這些身外之物的得失升降,那完全是“造物主”的意思,不是我所能夠左右的事情。承蒙您給我這樣的重托,不敢不盡表衷腸。蘇軾將毛滂以文章仕進的要求推給“造物主”,便不再多說,委婉地拒絕了毛滂的要求。信尾寫道: 得知您不久要離開汴京,還能不能見一面?
《答毛滂書》是蘇軾一篇情理并重的書信。在信中,蘇軾正確評價了毛滂文章的價值,答應給予推薦,對毛滂以文章求仕進的要求,則予以婉言謝絕。這種堅守文章道德的作風,令人欽敬。作者對后進不以權威自居,態度誠懇,說理剴切,既認真提攜,又親切教誨。信中一頭一尾:“比日酷暑,不審起居如何?”“承不久出都,尚得一見否?”語調親切自然,尤見真情。
書札文字,在東坡散文中也占有重要地位。蘇軾廣于交游,勤于翰墨,因而書札文字頗多。在這類作品中,蘇軾或談友情,或抒襟懷,或談文學藝術,最能洞見作者的心胸。他待人比較真誠,曾謂自己“與人無親疏,輒輸寫府藏,有所不盡,如茹物不下,必吐出乃已?!币虼怂臅嗍请S筆揮灑,不假雕飾,使人洞見肺肝。黃庭堅說:“東坡道人書尺,字字可珍。”(《津逮秘書》一二集《山谷題跋》) 從《答毛滂書》來看,此話并非過譽。
上一篇:韓愈《答李翊書》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蘇軾《答秦太虛書》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