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元愷·浪淘沙》愛情詩詞原文與賞析
七夕
新月一弓彎,烏鵲橋環,云軿縹緲度銀灣。天上恐無蓮漏滴,忘卻更殘。莫為見時難,錦淚潸潸。有人猶自獨憑闌。如果一年真一度,還勝人間。
自漢代以來,牛郎織女的神話故事便成為詩文中描寫愛情的題材。如《古詩十九首》中的《迢迢牽牛星》,借天上牛女寫人間男女的離怨;秦觀的《鵲橋仙》(“纖云弄巧”),更是此類題材的名篇。因此,題詠牛女故事不落俗套甚難。而董元愷卻借牛女相會翻出新意,亦詞家中難能可貴者。
詞上片敘牛女相會。七月七日晚,麗月當空,烏鵲為織女架起鵲橋,織女乘坐軿車渡河與牛郎相會,二情相依,眷戀難舍,以至忘卻了時間的限制。七月七日晚(“七夕”)傳說為牛女聚會之日,見梁宗懔《荊楚歲時記》。七夕之月下弦,故云“一彎”。烏鵲為織女架橋,本自民間傳說。白居易《白帖》云:“烏鵲填河成橋而渡織女。”環,圍繞,此謂簇擁。云軿(ping瓶),云車。軿,有帷幕之車。銀灣,即銀河,俗稱天河。前三句寫織女渡河與牛郎相會的情形,因在云端天際,恍惚綽約,望之“縹緲”。這不僅給人以實感,而且能引發讀者的想象。蓮漏,蓮花漏,一種蓮花狀的計時器。《翻譯名義集》:“遠公(釋慧遠)之門,有僧慧要,患山中無刻漏,乃于水上立十二葉芙蓉,因波而輪,以定十二時,晷景無差,今曰遠公蓮花漏也。”更殘,夜將盡。牛女相會,以“七夕”為限。天上雖無蓮漏,卻有嚴格的時間限制;本非“忘卻”,是情不忍離。正話反說,牛女歡會苦短、眷戀難舍之情表達得含蓄而生動。
詞下片由天上牛女寫到人間離怨。牛女一年一度,相見為難,而詞人偏說“莫為見時難”。為什么? 因為人間“有人猶自獨憑闌”,連一年一度的相會都不可能,因此,天上牛女的不幸“還勝人間”。詞意層層遞進,又戛然而止。牛女為什么只能一年一度相會? 人間有情者為什么連牛女的命運也不如? 詞人沒有說,他留給讀者去思考。聯及詞人所處的時代,其深層用意是很清楚的。
全詞從天上寫到人間。牛女是鐘情男女的象征,其追求自由幸福和美滿愛情的精神,是人間男女反封建禮教迫害斗爭的一種折射。秦觀《鵲橋仙》寫牛女悲歡離合的復雜心情,歌頌其堅貞不移的愛情,是正面寫;而此詞卻是借牛女作反襯來寫人間男女離怨之深、遭遇之苦。牛女是虛筆,而“人間”才是實寫。在詠七夕一類詩詞中,董詞別開生面,使這類內容更具有現實意義。
上一篇:《趙令畤·浣溪沙》愛情詩詞賞析
下一篇:《劉禹錫·淮陰行五首(選一)》愛情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