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調·殿前歡]梅花(景元啟)》原文|翻譯|賞析|釋義
月如牙,早庭前疏影印窗紗。逃禪老筆應難畫,別樣清佳。據胡床再看咱,山妻罵:“為甚情牽掛?”“大都來梅花是我,我是梅花。”
見《太平樂府》卷一。這是一首詠梅之作,但卻獨辟蹊徑,別具一格。“月如牙,早庭前疏影印窗紗”,月牙,指新月,疏影,指梅花。新月懸天,窗紗上印下了枝干橫逸、疏朗脫俗的梅花的投影。因是紗窗,作者看起來就顯得朦朧。品性高潔的梅花溶入清曠靜謐的月色,更顯得冷香幽韻,超塵絕俗,“逃禪老筆”,指宋代楊補之,他善畫梅花,詞集以《逃禪》命名。這“別樣清佳”印在紗窗上的梅花,使室內的主人公如癡如迷,他完全被這空靈飄逸的美景陶醉,禁不住“據胡床再看”,“胡床”,交椅。“再看”這一動作,寫作主人公癡迷沉醉之態。這一悠然神往、凝神貫注的舉動,使妻子產生誤解,詰問他:“為甚情牽掛?”主人公答以“大都來梅花是我,我是梅花”。此時的作者,覺得自己不僅在觀賞梅影,而且梅影也在觀照自己。他完全進入物我兩忘、物我混一的審美感受之中。此曲詠梅,不直寫梅花實體,而寫月光下投在紗窗上的梅影,不直接詠梅本身,而重在展示作者觀賞中物我為一的幻境,自與以往詠梅之作不同。曲中間夾入山妻插話,既表現出散曲特有的風格,又使情感的表達逼真而小有波瀾,從而收到良好的藝術效果。
上一篇:《[雙調·殿前歡]奉寄小山先輩(大食惟寅)》原文|翻譯|賞析|釋義
下一篇:《[雙調·殿前歡]登鳳凰臺(喬吉)》原文|翻譯|賞析|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