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后主·有所思三首(選一)》愛情詩詞原文與賞析
佳人在北燕,相望渭橋邊。
團團落日樹,耿耿曙河天。
愁多明月下,淚盡雁行前。
別心不可寄,唯余琴上弦。
這是一首訴述作者對寵妃的思念之情的樂府詩,《樂府詩集》把它歸入“鼓吹曲辭·鐃歌”類。詩題是漢樂府舊題。
首二句“佳人在北燕,相望渭橋邊”,是開篇之筆,交待雙方所在,并以“相望”二字領起全篇。北燕,古國名,故地在今河北省薊縣或昌黎一帶。這里用來借指“北方”。因為《漢書·孝武李夫人傳》中有“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之句。渭橋,渭水橋,在長安附近。秦都咸陽,在渭水南岸建興樂宮,北岸建咸陽宮,因筑此橋以通之,是為中渭橋。禎明三年(589),隋兵攻入陳都建業(今南京市),慌亂中,陳后主與張、孔二寵妃躲入景陽殿井中,被隋兵俘虜解往長安。到長安后,可能分囚于興樂、咸陽二宮,所以說“北燕”、“渭橋”。詩篇一開始,就通過特殊環境的交待,渲染了近在眼前,遠在天邊,可望而不可及的相思苦悲氣氛。
次四句“團團落日樹,耿耿曙河天。愁多明月下,淚盡雁行前”,具體寫出“相望”的苦況。作者與寵妃的“別心”,不是常人的行役之思,求仕失意之念,而是“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的亡國客身之悲。在這種充滿身世之感的離愁別苦面前,唯一能夠給他寂寞、孤獨與悲哀之心以慰藉的,便只有遠方“佳人”的嫣然一笑或者“上言加餐飯,下言長相憶”的書帛了。所以,他終朝竟夕地在“渭橋邊”上凝眸注目。團團,落日貌。傳說日出扶桑,落于細柳。耿耿,誠信貌。從日入西山望到月落星明,故說“耿耿”。河天,即天河。這是暗用“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的意境而以牛女自比。“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這只不過是無可奈何之中思鄉懷人者的一種慰藉而已,焉知對方是否在月下相共?即使相共,也在千里之遙,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徒添悲愁。“愁多明月下,淚盡雁行前”。明月不解愁,寄望于雁來季節。鴻雁秋南春北,始終不曾給他帶來任何消息。這四句,用“落日”、“曙河”,“月下”、“雁前”,寫出了作者終朝竟夕、累月連年的思盼情景。感情細膩,形象逼真,富有詩情畫意。
末二句“別心不可寄,唯余琴上弦”,寫“相望”徒勞的寄思。嬋娟不共,雁行無情,只落得“愁多”、“淚盡”,于是轉而寄思琴弦。東漢蔡邕撰《琴操》,收歌詩五、操十二、引九、河間雜歌二十一。操十二中有《拘幽》、《別鶴》;引九中有《貞女》、《思歸》;雜歌二十一中有《楚妃嘆》之章。這些都是表達離情別緒的哀聲。特別是《楚妃嘆》,更是魏晉六朝文人常奏之曲。嵇康《琴賦》說:“王昭楚妃,千里別鶴。”北齊馬元熙《日晚彈琴》詩說:“掩抑歌張女,凄清奏楚妃。”陳后主的狎客江總《賦得詠琴詩》說:“楚妃幸勿嘆,此異丘中吟。”陳沈炯《賦得為我彈清琴》詩說:“空為貞女引,誰達楚妃心。”楚妃,即息夫人,楚文王滅息國,殺息侯,虜其夫人為妃。息夫人以國亡夫死之痛與文王不通言語。后人把這個傳說制成琴曲,以表達去國惜別之思。作者寄思琴弦,大概也是奏此曲以寄“別心”。如果說,前四句只是表現作者對佳人的懷念相思之情的話,那么,這兩句所表現的,則注入了亡國之悲了。這兩句,悲凄慘惻,余音裊裊,與李后主的“往事只堪哀,對景難排”,“問君能有幾多愁,恰如一江春水向東流”之句有異曲同工之妙。
陳后主的詩,前人都說多輕薄之辭。但就本篇而言,其結構之綿密,形象之鮮明生動,相思的深邃和感情的真摯,卻是不同凡響的。
上一篇:《杜甫·月夜》愛情詩詞賞析
下一篇:《王建·望夫石》愛情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