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水滔滔留記憶竹枝潛在偉人中
新中國成立初期,武漢市被定為中央人民政府直轄市,轄管中南地區五省二市。武漢具備了雄厚的工商業基礎,是中國民族工業的重要發祥地,因而一開始就在經濟建設上受到了中央的高度重視。
毛澤東在新中國成立后第一次到武漢,是1953年2月16日深夜23時45分。大雪飛舞,江城如夢,專列抵達漢口大智門車站,李先念、李雪峰、王任重等一起迎接。當晚由武漢市委車隊司機易永喜專門為他開車下榻于市委招待所。接毛澤東的專車“別爾卡”轎車,是武漢市委從上海一位大資本家那里買來的。毛澤東剛一安頓,就向中南局和武漢市委領導提出,要見中南局交通部部長劉惠農。夜深人靜,毛澤東有什么要事不能等到明天?原來他不顧羅瑞卿等人的反對,哪怕“坐‘劃子’(小船)也要到漢陽去看看”。劉惠農只好“得罪”負責保衛的羅瑞卿,連夜作了安排。第二天,毛澤東到了漢陽,他上岸看了漢陽兵工廠舊址,意味深長地講到元末龜山上曾駐有一支農民起義隊伍,領袖叫徐壽輝,后被手下陳友諒殺死取而代之。陳友諒就是與朱元璋在鄱陽湖一決雌雄的大漢王,后兵敗身亡,葬在龜山對岸蛇山上。
陳友諒(1320—1363年),中國元末大漢政權的建立者,湖北沔陽人。元末農民戰爭爆發后,參加徐壽輝、鄒普勝、倪文俊等人領導的天完紅巾軍,以功升元帥。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陳友諒襲殺倪文俊。至正十九年,殺害在反元戰爭中功勞卓著的天完將領趙普勝。同年,殺徐壽輝左右侍臣,挾持徐壽輝,自稱漢王。次年閏五月,殺徐壽輝,自立為帝。建國號大漢,改元大義。此后,109一面繼續進行反元戰爭,一面把軍事重心放在對鄰境朱元璋部的戰爭上。大漢將士多數是天完舊屬,對陳友諒的篡權奪位深為不滿,在與朱元璋的戰爭中相繼倒戈降朱,使陳友諒接連敗北。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八月,陳友諒在鄱陽湖中流矢身亡。
1922年,羅章龍偕施洋(“二七”烈士)、李偉森(中央機關報《紅旗日報》編輯、烈士)到陳友諒故居訪問,寫過一首竹枝詞風的絕句:
驅虜曾張韃伐人,襟江據楚漢儀新。
已成霸業隨芳草,猶記當年大澤人。
1927年,羅章龍與董必武再訪陳友諒故里,他又留下一首:
洪水滔天雪浪高,江郊山屋困人豪。
漁村篝火齊明夜,月里風嚎戰沔橋。
羅章龍(1896—1995年)原名羅璈階,湖南瀏陽人,中國早期革命家、政治家。羅章龍畢業于北京大學文學院,曾參加五四運動,是中共創建時的黨員之一。他是中共早期著名的工人運動領袖,先后組織領導隴海鐵路、長辛店鐵路工人大罷工、開灤五礦工人大罷工及京漢鐵路工人總罷工;他也是中共第三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在中共三大至六大連續被選為中共中央委員、中央候補委員。1928年后,他歷任中共中央工委書記,中華全國總工會委員長、黨團書記。1934年起,任河南大學經濟學系教授。新中國成立后,先后在湖南大學、中南財經學院、湖北大學任教,被選為第五、六、七屆全國政協委員;1979年起,他任中國革命博物館顧問。羅章龍一生著述頗豐,在古體詩詞方面造詣深厚,曾出版有《椿園詩草》。詩集付梓后,他寫下《題椿園詩草三首》,其中,第三首頗見風骨。
筆底波瀾三百篇,殷憂二萬八千天。
漫山紅葉秋容健,喜見黃花歲晚妍。
武漢長江大橋工程于1950年起就開始勘測設計,1953年2月15日毛澤東曾登上黃鶴樓,視察了正在設計中的大橋橋址路線。1954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決定興建,1955年9月開工,12月毛澤東視察了全部工程。1956年5月毛澤東視察南方,5月29日視察了廣州,30日視察了長沙,31日又到達武漢,乘輪船視察了長江大橋的施工情況。在武漢期間三次暢游了長江。第一次是6月1日從武昌蛇山一帶下水,游到漢口諶家磯,游程13公里,歷時2個小時4分鐘。第二次是6月3日從漢陽鸚鵡洲附近下水,游過龜山一帶江面,到達武昌八大家附近,游程14公里多,用了兩小時。第三次是6月4日從漢陽下水游到武昌。毛澤東從1953年到1976年去世,先后38次來到武漢,曾寫下著名的《水調歌頭·游泳》。
陪同毛澤東游長江的幾個主要人物是:楊尚昆、汪東興、葉子龍、王任重、李爾重。王任重是湖北最早的領導人之一,1949年5月,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后,任中共湖北省委第一書記兼武漢軍區第一政治委員,政協湖北省委員會主席。荊門市檔案局曾發現王任重生前學習批注的《為人民服務》單行本上面,有1962年他撰寫的《韶山風光依舊》詩詞手書體,很像民歌中流傳的六字句格式的竹枝詞:
韶山風光依舊,人世幾經滄桑。
壯志已成大業,何須衣錦還鄉。
根據謝滋群老人回憶,當年他在擔任武漢市副市長兼公安局局長期間,一共陪毛澤東在武漢游過42次長江。市公安局警衛處可以查詢到當年的記錄,和謝局長的說法很接近,為43次。“毛主席游泳很多都是臨時決定的,多的時候,一年要游五六次。毛主席游水大多是在保密的情況下進行的。”(謝滋群語)除了1966年7月16日的渡江是對公眾公開以外,其他都是秘密進行的。當年,武漢有一位中學老師,寫過一首竹枝詞,記錄毛澤東7月16日暢游長江的情景:
七月長江萬里晴,歡呼萬歲一聲聲。
霎時太陽光普照,照在人心暖又明。
這位老師是誰已無法考證,但這首詩從一個側面寫出了當時的熱鬧氣氛,以及武漢人對領袖的崇拜與熱愛之情。
“天上有個九頭鳥,地上有個湖北佬。仰天能見九頭鳥,滿世界有湖北佬。”古老相傳的武漢竹枝詞,時間越長越新鮮,越長越著名。九頭鳥又稱為九鳳、九鳳神鳥、鬼鳥,是身有九首的鳳,為戰國時代楚國先祖所崇拜的圖騰。九頭鳥的傳說,脫胎于《楚辭》《山海經》中一些古老的神話。九頭鳥有九個頭、色赤,像鴨子,人首鳥身。華夏有崇尚鳳凰的傳統,鳳凰圖騰的象征意義就發源于楚地。巴楚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源頭之一,而竹枝詞又是巴楚文化的精髓之一。巴楚文化對中華文化產生的巨大影響是舉世公認的。
至今,武漢東湖不僅矗立著屈原塑像,在磨山腳下近湖邊,還有一處山巖,巨大而平整的一道峭壁,上面刻著《離騷》全文,稱作“離騷碑”。與離騷碑相距不遠的磨山另一座山頭上,有個朱碑亭。朱碑亭聳翠于磨山西一峰,是一座二層亭廊式建筑,朱柱碧瓦,光耀日月,是為紀念朱德在東湖題詞所建。1978年籌建,1982年落成。朱老總留下來半首竹枝詞:“東湖暫讓西湖好,今后將比西湖強。”有好事的續貂者,在亭子邊的石頭上,刻了下兩句:“東湖強過西湖后,定要西湖拜干娘。”——這顯然是亂炒菜,后被管理者給磨掉了,卻留下一段趣聞。
抗戰期間,新四軍長期堅持在華中敵后抗戰。新四軍第五師在今天的武漢市黃陂區和湖北省大悟縣,還保留著部分活動軌跡。陳毅、粟裕是“皖南事變”后新組建的新四軍的最高指揮員。陳毅寫過一組與湖北、武漢相關的竹枝詞風的絕句——讀《三國志》論人物:
君才雄武自桓桓,更有文章啟建安。
何事臨終思賣履,魂兮飛不到江南。
決策任能亦自雄,武功文治霸江東。
稱臣魏闕白圭玷,風骨嶙峋負阿兄。
孫權
編席織履英雄事,何必龍種假托真?
遺恨吞吳毀大業,入川得意負先生。
劉備
君誠俊杰識時務,應嘆劉郎非上材。
可痛追思法孝直,當年魚水等塵埃。
諸葛亮
劉備寄居如養虎,曹公秣馬未收兵。
江東諸將善防御,顧曲周郎能進軍。
周瑜
髯也何堪號絕倫,東南大事付卿身。
荊襄冒進同盟失,自大驕矜誤一生。
關羽
粟裕也有類似詩章,寫于1979年11月的《題贈肇慶地區》:
西江浩蕩映九天,北斗七星降凡間。
更喜人和兼地利,長征路上著先鞭。
對竹枝詞的研究,我們要有一個新的觀念,新的認識,新的突破口。竹枝詞不是單純的、以表達男女之間情愛的歌謠載體,它不僅題材更廣泛,在體裁上更是介乎于民歌與騷人絕句之間的獨特詩歌體。
這正是:
偉人并肩破時艱,日耀江城載笑顏。
暮色云飛宏愿在,一江春水向雄關。
上一篇:《第六章 歷盡千般苦辛味一筐畫卷記錄成》楚地竹枝詞研究
下一篇:《長江終究東流去三鎮竹枝續新篇》楚地竹枝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