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日休隱居鹿門山的經過、原因
關于皮日休的籍貫,五代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二載:“日休,先字逸少,后字襲美,襄陽竟陵人也?!彼未斯洹犊S讀書志》卷四云:“皮日休,字襲美,一字逸少,襄陽人?!逼鋵崈煞N說法都是源自皮日休的自述,皮日休在《皮子世錄》(《全唐文》卷七百九十九)一文中交代了其中原因:“皮子之先……晉朝名初者為襄陽太守……時日休之世,以遠祖襄陽太守,子孫因家襄陽之竟陵,世世為襄陽人。自有唐以來,或農竟陵,或隱鹿門?!边@表明,自唐代開始,皮姓因遠祖皮初在晉朝曾為襄陽太守,皮姓就搬遷至竟陵,也就是現在的天門,但竟陵歸襄陽管轄,所以皮日休說“世世為襄陽人”。他在《郢州孟亭記》中也說:“先生襄陽人也,日休襄陽人也?!?/p>
對于其在鹿門山隱居五年的經歷,皮日休在其詩《魯望昨以五百言見貽過有褒美內揣庸陋彌增愧梀因成一千言上述吾唐文物之盛次敘相得之歡亦迭和之微旨也》中敘寫道:
乃將耒與耜,并換槧與鉛。閱彼圖籍肆,致之千百編。
攜將入蘇嶺,不就無出緣。堆書塞低屋,添硯涸小泉。
對燈任髻爇,憑案從肘研。茍無切玉刀,難除指上胼。
爾來五寒暑,試藝稱精專。
從中我們不難看出皮日休棄農事,攜圖書,入鹿門,苦讀五個寒暑的過程,也可以看出他隱居鹿門山的目的是試藝精專,準備科舉入仕。
皮日休隱居鹿門山的原因有多種。一是當時社會風氣的影響,在唐代讀書山林之風頗為盛行,許多士人在入仕之前,都有著在山林、寺廟、道觀讀書的經歷,比如,陳子昂曾讀書于金華山,李白曾隱于大匡山,岑參曾隱于嵩陽,劉長卿曾讀書于嵩山,杜牧曾讀書于廬山,等等。二是襄陽政治經濟地位高,唐太宗時分全國為十道,襄陽屬山南道,唐玄宗時又分全國為十五道,襄陽屬山南東道,一直為道治所在地,有唐一代,襄陽是一座經濟發達、文化昌盛、溝通南北的大都市。三是鹿門山不僅是座風景名山、佛教名山,還是文化名山,東漢末年的大名士、諸葛亮的老師龐德公就曾隱居于此,唐代孟浩然、王炯、唐彥謙等人都曾隱居于此,鹿門山地處城郊江邊,交通便利,南來北往的官宦士人途經登臨駐足者甚多。所以皮日休在襄陽鹿門山隱居五年,寫下了著名的《鹿門隱書》,還自號鹿門子。
上一篇:《白居易詠襄陽》關于描寫襄陽的詩詞
下一篇:《記載峴山石幢》關于描寫襄陽的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