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詞苑銅人像竹歌百首艾詩人
武漢文化遺產協會竹枝詞學會(簡稱“武漢竹枝詞學會”)以沙月和張少林為領頭雁,在他們的周圍還聚集了一批愿意為振興武漢竹枝詞添磚加瓦的竹友,共同撐起了武漢竹枝詞團隊,銅人像和艾詩人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
銅人像及“竹枝詞苑”
銅人像,原名黃春元,1947年2月出生。現為湖北省中華詩詞學會及武漢詩詞楹聯學會會員,《武漢詩詞》編輯、心潮詩社理事,曾任武漢文化遺產協會竹枝詞學會秘書長。按漢口人丁也齋《夜闌臥聽風吹雨,百態千姿瀝血來》一文的介紹,銅人像20世紀70年代當過知青,抽調回城后當過機務段工人,曾經的高材生,有心讀書,無處上學。直到30歲時,終于成為1977年恢復高考后錄取的第一代大學生。1981年大學畢業走上了中學教師的崗位。退休后,懷揣著中學高級教師的證書,過起了自由撰稿人的生活,創作了大量新詩歌和散文作品。2004年開始學習近體詩詞,2005年出版了第一本新舊體合一的詩集《春元詩稿》,2010年出版格律詩集《銅人吟草》,2014年出版《銅人七律自選集》。至今,銅人像已創作有新詩及舊體詩逾4000首。
不計其詞曲,銅人像寫詩有兩個重點:一為七律,《銅人七律自選集》為其小結;二為竹枝詞,《武漢詩詞》上的“竹枝詞苑”為其舞臺。
其友秦光鼎在《〈銅人七律自選集〉跋尾》中評價銅人像詩作時說:“春元兄作詩,極講究聲韻格律、對仗工穩,句有定字,韻有定位,聯有定對。尤為稱道者,律詩中納入新詩元素,堪稱新詩與舊體詩聯姻,手法新穎,英骨秀氣,灑落毫素。春元兄詩作題材廣泛,凡桃俗李、尺樹寸泓、寒山瘦水、敝寺豪宇、草根民生、陋室病吟……皆能入詩;且‘歌詩合為事而作’,寫景切于景,抒情貼于情,不做作,不拘泥,仰觀俯察放浪形骸之中,性情中人,信可樂也。”這番話可謂知者之言,對銅人像詩作的特色把握得非常準。
首先,銅人像的竹枝詞創作也帶有其七律“納入新詩元素,堪稱新詩與舊體詩聯姻”的特色,語言詼諧俏皮,常常出人意表。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交通竹枝詞》四首。其一《堵車》:“寶馬神龍桑塔拉,烏龜跛腳滿街爬。四官殿到三民路,挨到黑燈難見家。”其二《刮蹭》:“路窄車多磨不開,男車吻了女車腮。狂按喇叭呼非禮,石破天驚警察來。”其三《加塞》:“來來往往兩邊悠,走走停停搶在頭。見縫插針夸特技,攔腰一堵斷車流。”其四《闖紅燈》:“搶行一意更孤行,不管紅燈與綠燈。警察連聲攔不住,乾坤翻轉滿天星。”語言極具創新性,讀來讓人忍俊不禁,會心一笑;且聞者足戒,詩教潛移默化之功存焉。
其次,銅人像的竹枝詞取材廣泛,舉凡社會民生、山川景物等無不在其竹枝詞的關照之中。其關注社會民生者,不浮光掠影,淺嘗即止,而是對一個個底層人物進行細致刻畫,讓讀者讀過后有所思,有所悟。且看其2012年9月創作的《家政人物》竹枝詞五首,其一《保潔》:“姑嫂辛勤掃帚忙,玻璃墻壁又滄桑。灰塵油垢難尋覓,無限溫馨繞屋香。”其二《老人病人護理》:“戎馬風云大半生,老來病痛困孤城。鮮湯苦藥家常話,含笑黃泉送一程。”其三《月嫂》:“年過三旬就做婆,生來不怕細伢多。東家寶貝西家仔,都是懷中小肉坨。”其四《保安》:“晝夜巡邏不放松,看家護院亦英雄。和諧社會誰來守,安保堪稱第一功。”其五《物業》:“榮任社區紅管家,萬機日理事如麻。了如指掌安排定,一片真情眾口夸。”一組五首五種家政人物,每一首都能讀出一份溫馨,讓人不禁想到,我們日常看似簡單隨意的生活背后,得靠多少“家政人物”的支撐!與這一組溫馨的相反,《鄉里人家》竹枝詞五首則對農村的現狀進行了揭示,顯示出一種冷靜的殘酷。其一《男丁》:“大嫂幺姑去插田,阿婆抹淚點炊煙。家中唯一男丁幼,夢語輕輕樹底眠。”其二《留守女》:“心伴蕭郎出遠門,夢中啼哭夜驚魂。像框轉向燈前看,不見哥哥有淚痕。”其三《女兒》:“夫妻結伴走天涯,數載奔波未返家。小女天天看電視,錯將主播當親媽。”其四《老漢》:“青磚紅瓦二層樓,飽食三餐也不愁。偏是冷情揮不去,相親只有老黃牛。”其五《婦人》:“南北飄零似轉蓬,一天最怕日朦朧。忽聞乳燕吱吱語,忙借衣衫障眼紅。”農村的這些癥結如何消解?真讓人揪心啊!
其摹寫山川景物者,眼光獨到,讀來別有滋味。如《蔡甸竹枝詞之金龍水寨》:“亦僧亦道聚仙風,綠葉青枝四季同。何故這般稱水寨,撮箕山下扣金龍。”其尾句真是神來之筆。何故?原來蔡甸金龍水寨就在撮箕山的旁邊。再如《東湖竹枝詞》二首之二:“東風一度又春朝,岸柳依依影動搖。唯有青螺香夢穩,云衾半掩女兒腰。”轉結用擬人手法寫東湖對岸的磨山被薄霧所繞,真是詩情畫意,逗人無限遐想。
再次,銅人像善寫民俗竹枝詞,如《童年記憶》竹枝詞一組。其一《躲貓》:“月光底下躲貓貓,影漸不存聲漸消。一句官兵捉強盜,歡聲驟起夜空飄。”躲貓者,藏貓貓也。你看他寫得有聲有色,讓人身臨其境。其二《立墻》:“立地全憑手一雙,撐天卻要借高墻。黃毛小子功夫好,顛倒乾坤放眼量。”立墻者,憑墻倒立也。你看他把個小游戲寫得何其大氣!其三《跳八關》:“彎曲身軀作跳箱,翻山越嶺不心慌。飛身上馬功夫好,不遜仙桃李小雙。”跳八關者,略似體操中之跳馬。一群孩子們,通過劃拳分出輸贏。輸家便雙手撐膝,彎腰塌背,讓贏家從自己的背上跳過去。輸家支撐的雙手,等距離上移,從腳踝算起,直至膝蓋,共有八個間距,稱之為“八關”。當贏家們跳過八關之后,便勝了,一切從頭再來,直到贏家中有失敗者,被作為“人馬”的人,才能解脫出來,去跳失敗者的八關。也許李小雙最初就是從中找到成功的感覺的吧?其四《打得螺》:“木頭削得腹便便,動力源于二尺鞭。獨立金雞功底好,水門汀上舞翩翩。”打得螺,即是打陀螺。詩中居然還有物理知識,不信你找找看。其五《打珠子》:“氣珠本自凈無瑕,打子心藏五色花。拇指一彈飛出去,彈無虛發眾人夸。”打珠子,就是彈玻璃球。你看他寫得多么瀟灑!這些當年幾乎全國流行的兒童游戲,已然成為一種民俗文化,今天回想起來,仍是饒有興致。
銅人像不僅僅是一名竹枝詞的創作者,他更多的是一名宣傳武漢竹枝詞文化的義工。2011年開始,作為武漢竹枝詞學會成立階段一名重要的參與者、執行者,他為學會的成立付出了艱辛的勞動。特別是他擔任學會秘書長期間,舉凡學會的活動和項目,都有他的策劃與執行之功。如2013年,參與組織《漢正街竹枝詞》的編寫;2014年,參與組織《高山流水唱竹枝:蔡甸竹枝詞》的編寫。尤其是在2012年,他力主在《武漢詩詞》雜志上開辟“竹枝詞苑”欄目,為武漢竹枝詞的傳承和發展開辟了一個重要的園地。
2012年8月,銅人像偕同《武漢詩詞》主編徐霽之一起到徐明庭工作室,專程拜訪徐明庭與沙月,提出希望在學會會刊《武漢詩詞》上開設與竹枝詞相關的欄目的建議。在得到熱烈回應以后,又及時請示武漢詩詞楹聯學會的領導,闡明武漢竹枝詞在武漢城市文化構建中的重要意義,學會領導非常支持,當即表示同意提供2至4個版面作為宣傳武漢竹枝詞的平臺。9月10日,沙月組織武漢竹枝詞團隊工作會議上正式宣布了這一喜訊。銅人像作為此版面的責任編輯,尤其注重新唱竹枝詞的稿源質量。經過精心篩選,由他親自擬名的“竹枝詞苑”專欄在當年冬季號《武漢詩詞》上閃亮登場,從此武漢竹友有了一個紙質版的竹枝詞基地。在開欄“編者按”中,銅人像深情地寫道:“湖北是竹枝詞發祥地之一,本刊開辟《竹枝詞苑》專欄,旨在為竹枝詞愛好者提供展示才藝的平臺,讓這朵有著濃郁生活氣息的奇葩不斷茁壯成長,發揚光大。”這是宗旨,也是宣言。
下面逐期介紹一下自開版至2015年底《武漢詩詞》“竹枝詞苑”的基本情況。
2012年第4期首次亮相的“竹枝詞苑”共4個版面,分兩個版塊。其一“竹枝詞創作”,收錄管用和《干校雜吟》3首、陳榮華《匹夫說國事》3首、萬文武《清明竹枝詞》2首、陳齡彬《武漢滄桑》2首、程序2首、田昌令《土家風情竹枝詞》6首、陳定宇《城市草根群像》4首、華喬《童年》3首;其二“竹枝詞評議”,刊載管用和評點陳榮華詩5首,侯孝瓊評吳世干詩1首,田昌令評楊道雅、周道云詩各1首;另外,刊載已故詩人徐善猷的2003年的舊作《倡議大家寫點“竹枝詞”》。
2013年第1期的“竹枝詞苑”共4個版面,其“竹枝詞創作”登載陳榮華20首,龍成前2首,鐘新平、趙玉祥、王雄軍、董艾林各1首,詩酒茶3首。其“竹枝詞評議”刊載陳榮華《竹枝詞——地方平民的歌》、田昌令《竹枝詞賞析三首》。
2013年第2期的“竹枝詞苑”共5個版面,不再標明版塊。登載余文祥《春節民俗竹枝詞》10首、徐霽之2首、王明松《柳營竹枝詞》3首、董華榮2首、吳世干1首、陳聞儒2首、徐從武3首、康民山1首、劉天霽2首(實為姚傳敏作品竄入)、姚傳敏2首、葉玉蓮1首、汪明德1首、周福華1首、戴真1首、張少林《新唱竹枝詞》28首,刊黃春元《評張少林的〈新編竹枝詞〉》。
2013年第3期的“竹枝詞苑”共5個版面,乃《漢正街竹枝詞》一書作品的專版,計登載管用和1首、余文祥3首、張少林3首、白雉山2首、沙月3首、董宏猷3首、董宏量2首、傅炯業2首、余章喜1首、蔡天相1首、施幸榮1首、陳滿紅2首、劉能英3首、黃小遐2首、潘泓2首、程平3首、劉寶森3首、劉先森3首、李鐵橋2首、涂運橋3首、陳定宇3首、姚泉名3首、肖少平3首、黃春元3首,另刊載徐明庭《贊賞、祝賀及其他——〈漢正街竹枝詞〉評審會上的發言稿》。
2013年第4期的“竹枝詞苑”共6個版面,登載詩酒茶5首、吳丁4首、王明松1首、徐霽之《小巷哈哈鏡》5首、白雉山5首、沙月5首、余文祥5首、丁翠華《漢陽風情》4首、姚泉名2首、施幸榮4首、董華榮5首、康民山2首、譚憲章4首、裴憲枝3首、程序3首、戴真3首,另刊載黃春元《新武漢竹枝詞巡禮》一文。
2014年第1期的“竹枝詞苑”共6個版面,乃《長陽竹枝詞專輯》。刊載陳金祥5首、杜祖渭2首、方松3首、何松林2首、李柏林2首、李菊英2首、李庸伯2首、李作豪1首、林大謨3首、劉昆山1首、劉在平2首、覃發源4首、覃守憲4首、覃守政3首、覃章林1首、田昌令6首、田文大2首、田曉純1首、徐長清4首、楊發興9首、張盛柏2首、曾祥科2首,另配發田昌令《簡述長陽竹枝詞》一文。
2014年第2期的“竹枝詞苑”共6個版面,分兩個內容,其一是“武漢竹枝詞學會成立賀詩集錦”,收白雉山3首,徐霽之、陳定宇各2首,沙月、傅占魁、董華榮、姚泉名、張春艷、程林、江晶晶、張開生、黃春元、劉寶森各1首;其二是“新清明竹枝詞”,收徐霽之2首、傅占魁3首、潘泓1首、沙月1首、陳定宇1首、田昌令3首、郭珍愛3首、程林3首、劉能英3首、余新桂3首、王惠玲3首、黃小遐2首、陳滿江2首、覃守憲2首、林大謨2首、嚴高權1首、張開生1首、阮祥來1首、柯友寶1首、李鐵橋1首,另配發黃春元《新清明竹枝詞評述》一文。
2014年第3期的“竹枝詞苑”共6個版面,乃“張少林民俗竹枝詞選編”專版,收民俗竹枝詞30題,配發張少林《參天大樹上的片片綠葉》一文。
2014年第4期的“竹枝詞苑”共4個版面,乃“蔡甸竹枝詞選”專版,收蔡永、陳志波各4首,沙月、姚泉名、鄧洪軒、李正華、黃春元、方世焜各2首,陳定宇、李輝耀、王體大、管用和、龍良瑛、黃一葉、涂運橋、蔡曉明、張少林、吳春和、孫克干、劉寶森、雪湘明、向進青、王崇慶各1首,配發劉富道《〈高山流水唱竹枝〉序言》。
2015年第1期的“竹枝詞苑”共5個版面,乃肖少平“《大武漢竹枝詞一百首》選登”,計登載49首,配發黃春元《樂得徜徉聽竹枝——肖少平〈大武漢竹枝詞一百首〉試解讀》。
2015年第2期的“竹枝詞苑”共4個版面,乃“漢口舊事——周顏樑竹枝詞選”專版,計收43首,配發黃春元《試評周顏樑的〈漢口舊事〉》。
2015年第3期的“竹枝詞苑”共4個版面,乃李必勝“百步亭花園竹枝詞”專版,計收42首,配發黃春元《親聞·親見·親歷——讀李必勝的百步亭花園竹枝詞》。
2015年第4期的“竹枝詞苑”共4個版面,乃江西曾建開的“曾建開竹枝詞自選輯”專版,計收41首,配發沙月的《萍鄉竹界傲劍凌云——曾建開竹枝詞創作與研究簡介》一文。
在竹枝詞理論研究方面,銅人像也持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對于葉調元的《漢口竹枝詞》,大多數研究者都是從民俗學或城市史的角度去解讀,而銅人像更注重葉氏作品中所包涵的批判現實主義精神。他曾以葉調元的清明竹枝詞來說明這個問題:
清明的前一日是“寒食”。按漢口人“前三后四”的說法,在寒食前就可以上墳掃墓了。然而,《漢口竹枝詞》卻這樣描寫:“寒食無人掃夜臺,冥錢恐屬介子推。當年逃祿綿山隱,死后偏爭紙錠來。”介子推曾隨晉文公(重耳)流亡國外。危難間,他曾忍痛割下自己的腿肉,為重耳療饑。重耳復國后,介子推不愿做官,帶著母親逃往山中。為了逼他出山,晉文公竟然三面放火燒山,介子推母子二人均被燒死。事后,晉文公追悔莫及,他曉諭全國,每逢這一日嚴禁煙火。因為只能吃冷東西,所以叫做寒食節。順著這個思路,寒食不掃墓應是基于“禁火”,點燈燒飯尚且不允許,難道還能燃紙焚香?可這事到了漢口人那里,就又是一番說道,“冥錢恐屬介子推”。原來是擔心焚化的錢財為外人得去。葉調元特別在此詩下注釋曰:“俗忌寒食上墳,云是日燒紙,為介子推所得”。“當年逃祿綿山隱,死后偏爭紙錠來”,意思是,介子推活著時連官都不想做,跑去綿山隱居,難道死后卻要來和你爭紙錢?反問的語氣,使譏諷之意溢于言表。
葉調元作為一個外鄉人(浙江余姚),有兩度寓居漢口的經歷。他自言“仆自七齡游楚,越九載返里。己亥重游,隔二十余年,風氣迥非昔比。”為“逐末者多”,“風俗易”的老漢口而深感痛心,并將這種感受形諸筆墨,“暇日即所見聞,托諸嬉笑怒罵”,以申張“聞者足戒”之義。葉調元毫不諱言自己的創作意圖,他說:“援狐引鬼,《聊齋》實憤世之書;道賈說甄,《紅樓》亦罵人之作。是詩直書所見”“借文章之游戲,寓懲創于歌謠。”(見《漢口竹枝詞·凡例》)
銅人像強調,《漢口竹枝詞》堪稱詩歌中《紅樓》與《聊齋》。它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批判現實主義的歌謠集,是葉調元留給世人的寶貴文學遺產。無論是閱讀者還是研究者,都要牢記這部書的批判精神,切切不可撿了雞毛,而丟棄了其中蘊藏的精髓。
艾詩人與《武漢竹枝詞一百首》
艾詩人,實名肖少平,1957年2月生,武漢硚口區人。一生從事教育事業。喜攝影,是湖北省攝影家協會會員;善寫作,是武漢作家協會會員;愛詩詞,是湖北省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性耿直,自謂“身上保持著農民的土氣以及純樸,不會鉆營也學不會鉆營,不懂應酬也學不會交際甚至虛于周旋,力求上進但學不會巧盡心機謀取豪奪”。但恰因如此,朋友遍天下。艾詩人自1992年起開始上網發表作品,很快迷上舊體詩詞。坦言早年所寫的無多少技術含量但感情絕對是真實的,但因當時不熟悉電腦操作,大多未能保存下來。后擔任多家網絡詩詞論壇首席版主或管理員,比較有影響的有中華詩詞論壇、東湖社區、漢網論壇等,因詩詞質量高,論壇管理盡心盡責,在網上聲名鵲起。2011年有《艾詩人詩詞選》付梓。艾詩人是武漢竹枝詞學會創建者之一,學會成立后任理事,曾參與《漢正街竹枝詞》的編撰工作。
艾詩人詩詞各體兼善,其竹枝詞創作以2014年4月完稿的《武漢竹枝詞一百首》為代表。《武漢竹枝詞一百首》“專寫大武漢”,他僅花了一個多月的工夫寫成,涉及范圍主要是武漢著名的景觀、有趣的地名、親眼見過的湖泊現狀以及少量風土人情。
一百首分為六編,第一編30首,除第一首,余者大抵是寫武漢的名勝風光。“老樹千年亦有時,世人何故費凝思。江山趁好滌心境,樂得徜徉聽竹枝。”此詩是開篇總括之作,以“老樹”與“竹枝”作比較,意在提醒讀者再如何如何的事物都難長久,只要能“滌心境”,“下里巴人”的竹枝詞也應該加以重視。“多少同齡兩鬢霜,江橋數你最堅強。鋼筋鐵骨精工鑄,六十來年穩四方。”此首寫武漢長江大橋,它是萬里長江第一橋,作者著重贊美老橋的建筑質量,言外之意,不言而喻。“晴川閣上眺長江,濺起煙波濕臉龐。放棹漁家驚宿鳥,不沖云漢不開腔。”此首寫晴川閣上所見,于今武漢長江上還可見撒網捕魚的情景,表現了江上漁家的豪放。“云散風停雨腳收,歸元寺里涌人流。香爐滿布燒痕色,佛說空空事事休。”此首寫漢陽歸元寺,詩人沒有將歸元寺的香火盛況作為重點,而是點明帶功利之心去燒香拜佛的“偽香客”對佛家真諦毫無解悟。“龍王廟已不燒香,彈唱吹拉拽夕陽。官紳崇信錢驅鬼,黎庶信崇身健康。”昔日的防洪險段,而今被改造成了漢口的龍王廟公園,不同階層的市民在這里各取所需,卻也折射出一定的民生心態。“雷聲滾滾夜燒紅,爆破中蘇友好宮。文化資源灰燼盡,靈魂既死旋悲風。”此首寫被拆除的中蘇友好宮(武漢展覽館)。新中國成立之初,中蘇交好,中國在分別在北京、上海、武漢和廣州四個大城市建成了蘇式風格建筑的中蘇友好宮,用以舉辦“蘇聯經濟、文化建設成就展覽”。那個年代里“高大上”的中蘇友好宮反映的是國內城市地位,武漢當之無愧躋身四強,可以說這種榮耀就是城市地位的象征。1995年3月至4月,武漢展覽館分兩次被夷為平地,成為老武漢人心中的一個痛點;1999年12月17日,新館(武漢國際會展中心)終于動工興建。詩人對此事顯然是有想法的。將摹寫風物與諷世譽功結合起來,正是艾詩人竹枝詞的特色。
第二編10首,寫的是百湖之市武漢的湖泊。湖北是千湖之省,武漢是百湖之市。但改革開放,經濟發展的另一面,環境問題日益突出,這是不爭的事實,也是市委、市政府正在大力扭轉的重大民生問題。“水抱青山水亦奇,晴光瀲滟雨宜姿。東湖不比西湖瘦,只缺東坡四句詩。”朱德元帥1954年暢游東湖后題詞說:“東湖暫讓西湖好,今后定比西湖強。東湖有很好的自然條件,配合工業建設,一定可以建設成為勞動人民十分愛好和優美的文化區和風景區。”這段題詞成了武漢東湖振興發展的巨大動力,但文化因素的匱乏卻是短期難以逾越的難題。“南湖淼淼四時春,沿岸風光日日新。居者云樓談富貴,酒杯作證水先貧。”此首對南湖的生態環境表示擔憂。因房地產開發,南湖沿岸的污水處理問題日益凸顯,216“水先貧”,正是詩人的憂思所系。“百塊琉璃鏡子般,水成陸地換灰顏。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難將湖景還!”這一首是“湖泊竹枝詞”的小結之作,集中表達了對填湖造城的擔憂。
第三編13首,寫武漢街名中的數字,由一寫到萬。這一組很有趣味,詩人列出了一元路、二曜路、三陽路、四維路、五福路、六合路、七里廟、八大家、九萬方、十里鋪、百步亭、千家街、萬松園等街名,依次予以吟唱,饒有趣味。“十里鋪詢烽火灰,水泥公路直無回。皇家驛站喧囂在,車不暢通交警催。”這一首寫漢陽十里鋪的前世今生,“交警催”三字尤其具有時代特色。“百步亭區大社區,人居十萬也寬余。古根蘭芷大家種,日汲芬芳夜采珠。”江岸區的百步亭社區是全國文明社區示范點,是榮獲首屆“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的唯一社區,被評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文化先進社區等幾十項國家級榮譽,詩人對此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第四編17首,寫武漢其他有趣的街道名。如“卓刀泉涌比冰清,赤兔關公太有名。神鬼關門門反鎖,天崩地裂不吭聲。”關公卓刀得泉,至今傳為美談。“一水西來帶活沙,積沙成渚住人家。瑤臺鸚鵡偷下界,鸚鵡洲頭來種花。”這一首寫漢陽鸚鵡洲的形成。“三層樓矮那時高,十里陂塘插鳳毛。一鋪二茶三戲場,浮華帶走幾波濤。”武昌三層樓的得名也折射了舊社會的城市建設的落后狀況。“吳篷蜀棹泊宗關,卸貨行商不下船。米豆茶油堆買賣,數錢麻袋草繩拴。”清代武漢地區的稅卡,按“江漢朝宗”四字排列,武昌稱“江關”,漢口東稱“漢關”,漢陽鸚鵡洲稱“朝關”,漢西稱“宗關”。宗關是漢江上重要的水運碼頭,此詩描寫了昔日的繁華景象。
第五編20首,寫武漢這座城方方面面的當代風情。“早起身輕似散仙,公園不忌裹霾煙。寬寬場地群裙舞,小小亭臺咔咯弦。”此首描寫城市公園晨練的情形,可貴之處在于體現了對霧霾污染的憂慮,同樣主題的還有好幾首,如第74首:“城中霾霧討人嫌,肆意尋人鼻孔沾。口罩男攜口罩女,知心話用手機談。”純用白描手法,記錄了現階段城市的真實一面。“糯米油條打個包,217豆漿清酒享時髦。東家試了西家試,過早猶如選美腰。”此首顯示在武漢吃早點的優越性,品種多,選擇多,“過早猶如選美腰”。“啃老兒孫千萬家,肥臀瘦瘠當春芽。文明頹勢誰扶起,博士從頭學種瓜。”此首揭示的是當前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所面臨的問題,值得全社會的關注。“山里回來情緒無,口干肉臊味難廚。拂風恰是蘭花手,邀我隨她去養豬。”這一首則是對食品安全的警示。這一組中所反映的一些“城市病”雖然帶有普遍性,不特為武漢所有,但城市的管理者不能將此作為托辭而漠視。
第六編10首,寫個別負面現象。“大庭廣眾一支煙,煙蒂隨扔腳后邊。垃圾桶中垃圾少,不良習性好些年。”亂扔煙蒂,小中見大。“方言粗鄙嗓門大,里巷長街處處聽。漢罵世間誰敵手,閻王遮面不吭聲。”中國人的大嗓門現在“地球人都知道”了,還是改改吧。“座上姑娘一朵花,櫻桃小嘴像糍粑。手端一碗熱干面,熏了車頭熏尾巴。”車廂里吃東西,你吃起來香,別人聞起來可不是個滋味啊!指斥不文明習氣,詩人也責無旁貸。《武漢竹枝詞一百首》的內容大抵如此,其中褒貶之處,毫不掩飾,可鑒作者心懷。
這正是:
銅人像伴艾詩人,漢口竹枝誠可珍。
唱到晴川春色到,江城天地凈無塵。
上一篇:《竹林一片濤聲起團隊精神力量源》楚地竹枝詞研究
下一篇:《江漢竹歌硚口唱須知江岸有人聞》楚地竹枝詞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