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美襄陽山水
三蘇在襄陽首先被襄陽的山水美景所吸引,他們登上了峴山,“遼遼峴山道,千載幾人行”(蘇洵《襄陽懷古》),來到了萬山,“朅來萬山下,潭水轉相縈”(蘇洵《襄陽懷古》),游覽了峴首山,“聊登峴山首,淚與漢流傾”(蘇洵《襄陽懷古》),“遠客來自南,游塵昏峴首”(蘇軾《峴山》),憑吊了古隆中,“今朝游故里,蜀客不勝悲”(蘇軾《隆中》),他們還臨漢水(蘇軾《漢水》),趨深潭(蘇洵《襄陽懷古》),食鳊魚(蘇軾《鳊魚》)。
在三蘇詠贊襄陽的詩歌中,他們極力贊美襄陽山水的秀美,“山水亦奇秀”(蘇洵《萬山》), “山川近且秀”(蘇軾《萬山》),兩人都是用“秀”字夸贊襄陽的山水;“何以洗懷抱,悠哉漢水清”(蘇洵《襄陽懷古》), “襄陽逢漢水,偶似蜀江清”(蘇軾《漢水》), “春風吹酒熟,猶似漢江清”(蘇軾《竹葉酒》),兩人都突出了漢江的“清”。
在三蘇夸贊襄陽山水的詩中,蘇軾的《漢水》尤為矚目:
舍棹忽逾月,沙塵困遠行。襄陽逢漢水,偶似蜀江清。
蜀江固浩蕩,中有蛟與鯨。漢水亦云廣,欲涉安敢輕。
文王化南國,游女儼如卿。洲中浣紗子,環佩鏘鏘鳴。
古風隨世變,寒水空泠泠。過之不敢慢,佇立整冠纓。
詩人經過一個多月的陸路風塵,顛簸勞累,到達襄陽漢水,見其像故鄉的蜀江一樣清澈碧綠,于是情不自禁地將其與故鄉的水作一比較,蜀江浩蕩,漢水寬廣,不差上下,但蜀江中有蛟鯨,漢水中卻有神女,兩相比較,更加喜愛漢江,詩人進而想到《詩經》的名篇《漢廣》,想到文王化南國的典故,沉浸在漢江神女的神話傳說中,以至于將洲上洗衣服的女子當作了神女,仿佛聽到了玉珮叮當的響聲,更甚者,詩人肅然起敬,過江時不敢怠慢,連忙在江邊整理衣冠,儼然要見神女的樣子。這首詩的意境空靈飄逸,詩思輕盈流動,語言淡雅清麗,想象豐富,是一首詠贊漢江的好詩。
一天,蘇洵和蘇轍去萬山游覽,由于某種原因蘇軾未能隨行,蘇軾聽其弟蘇轍講述游萬山的觀感后,寫了一首詩《萬山》:
西行度連山,北出臨漢水。漢水蹙成潭,旋轉山之趾。
禪房久已壞,古甃含清泚。下有仲宣欄,綆刻深容指。
回頭望西北,隱隱龜背起。傳云古隆中,萬樹桑柘美。
月炯轉山曲,山上見洲尾。綠水帶平沙,盤盤如抱珥。
山川近且秀,不到懶成恥。問之安能詳,畫地費簪棰。
這首詩先寫萬山背依群山,面臨漢水,下有深潭的地理形勝,接著寫萬山的名勝古跡王粲井,再后寫在萬山上所見自然美景,遠眺隆中隱隱萬樹,俯視漢江綠水平沙,從地理形勝、名勝古跡和自然風光三個方面鋪寫了萬山的秀美,最后點明沒有游覽萬山的后悔和惋惜之情,“不到懶成恥”,足見蘇軾是極其追悔痛惜。
上一篇:貶官河口,造福一方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