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游《劍門城北回望劍關諸峰青入云漢感蜀亡事慨然》
自昔英雄有屈信,危機變化亦逡巡。
陰平窮寇非難御,如此江山坐付人。
【注釋】
(1)此詩的寫作時間同《劍門道中遇微雨》詩。劍關:即劍門關,由大小劍山相峙形成,形勢險要,“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蜀亡事:指劉備建立、劉禪繼承的三國蜀漢政權消亡的故事。
(2)屈信:即“屈伸”,指失意和得意。信:通“伸”。
(3)逡巡:短暫、迅速,指變化速度之快。
(4)陰平窮寇:指三國魏國鄧艾等襲擊蜀漢以少勝多的奇襲之兵。曹魏景元四年(263),大將鄧艾經陰平險道穿插,奇襲成都,蜀漢后主劉禪毫無防備,隨即投降,蜀漢遂告滅亡。陰平:是一條由甘肅入四川的艱險古道。自今甘肅省文縣穿越岷山,經由四川平武、江油等縣,繞出劍閣之西,直趨成都。御:抵擋。
(5)坐:白白地、坐等讓人。
【賞析心得】
作者南鄭歸來,經劍門城北,進入四川。這時,他回望劍關、大小劍山郁郁蔥蔥,巍然聳立、直插云霄,不禁回想起千年以前,阿斗投降,蜀漢亡國之事,感慨不已,寫下這首絕句。
“自昔英雄有屈信,危機變化亦逡巡。”作者回想當年,先主劉備忍辱負重、三顧茅蘆、三分天下、南征北戰、艱苦創業,才建立蜀漢這個帝國。可傳至后主劉禪,他坐享其成、終日安樂、貪圖享受,倚仗蜀山天險,認為“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可以永遠逍遙自在。哪知形勢瞬息萬變,危機轉化、令人莫測,這位扶不起的阿斗,即使斷送前人基業,也不知心痛和悔改。“陰平窮寇非難御,如此江山坐付人。”景元四年(263),魏國鄧艾與鐘會分兵攻蜀,蜀國大將姜維一方面扼守劍門關;一方面具表申奏后主劉禪,請派大將守護陽平關和陰平橋。可是劉禪忙于改景耀六年為炎興元年(263),日與宦官黃皓等在宮中游樂,毫不做備戰準備,竟請一師婆,裝神弄鬼,以保平安。鄧艾率一隊奇兵從陰平進兵,行走于巔崖峻谷之中,經二十余日,行七百里,度摩天嶺,直取成都,招降劉禪,滅了蜀漢。所以作者說,不是陰平奇兵難御防,而是這位阿斗貪圖享樂,茍且偷安,坐以待降,白白將蜀漢江山送給了別人。為什么作者過劍門單單提出暗度陰平、直取成都這個故事呢?這是即景抒情,借古喻今。當時形勢是宋朝國土、中原大地大片淪喪,而包括皇帝在內的權貴卻茍安東南,“直把杭州作汴州”。現今,朝廷的作為與千年之前蜀漢的阿斗有何區別?眼前的現實不就是在重演千年以前的歷史嗎?
上一篇:陸游《劍門道中遇微雨》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下一篇:黃巢《菊花》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