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疊雅》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疊雅》,清史夢蘭撰,13卷,同治三年(1864)刊行,成書大約即在此時。史夢蘭在自序中說明他因為“形容之妙,每用重言;名物之稱,尤多復字”,而《爾雅》、《廣雅》中的重言復字,不過寥寥數則,明楊慎編《古音復字》、又不免臆造之嫌,方以智《通雅》解釋“重言”也只是說明了通轉之義,從未有人將經史子集和諸家注疏中的疊字廣為搜羅,詳加疏證,以成專書的,所以他潛心流覽古書,嘔心瀝血輯成了這部專講疊詞的《疊雅》。
此書體例亦仿《爾雅》,但也像《別雅》一樣,不再明標門類。對所輯入的每個詞,全都窮源竟委地加以考證,除了在詞條下簡要說明詞義外,還著意引用古書,詳加疏解。對字異而義同的詞,匯歸一部;字同而義異的詞,別立一條。至于注釋中的引證,均按經史子集順序排列,并詳注書名、篇名、便于引用核對。此書仍用《爾雅》釋訓的說明的體例,在并列的幾個同義詞下面,作一個總的解釋,但對每一個詞都一一引書疏證,具體而不蕪雜,清楚而不繁瑣,讀者通過引文的比較,了解這些詞的相同的用法,條理精而眉目清。至于引書,則不僅寫出書名、篇名,還標明作者的時代。這些比起《通雅》來,都又精進了一步。《疊雅》書后還附有《雙名錄》1卷,記錄了許多疊字的人名,以供讀者參考。
上一篇:《發須爪——關于它們的風俗》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古今法書苑》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