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隱《帝幸蜀》
馬嵬山色翠依依,又見鑾輿幸蜀歸。
泉下阿蠻應有語:“這回休更怨楊妃”。
【注釋】
(1)此詩題下有原注:乾符歲。這就注明了詩所寫時間為唐末乾符末、廣明初(約為880年),黃巢義軍北上,克洛陽、破潼關、入長安,逼僖宗奔成都。作者寫此詩的時間在五十歲左右。
(2)馬嵬:當年玄宗逃往四川途中,縊死楊貴妃的地方。依依:郁郁蔥蔥,長勢茂盛。
(3)鑾輿:皇帝的車駕。幸蜀歸:意思是說,僖宗等人又步玄宗后塵,逃往四川成都去了,前“幸”、后“歸”,“幸蜀歸”帶有諷刺口氣。
(4)泉下:黃泉之下,俗稱“陰間”。阿蠻:玄宗小名。
(5)“這回”句:意思是說,這回僖宗“幸蜀”,可怪不上楊貴妃了。借用已故玄宗的口氣,諷刺當朝統治者,雖無女禍,仍免不了逃亡。
【賞析心得】
據《通鑒紀事本末》:廣明元年(880年)春,二月,左拾遺侯昌業認為盜賊(指黃巢義軍)充滿潼關以東,而僖宗不親理政事,專務游戲,賞賜也沒有節制,宦官田令孜專政,無視皇帝,這些使天象發生變化,國家將要有危險,因而上書極力諫諍。僖宗大怒,把昌業召到內侍省,賜他自盡。自此以后,百官噤若寒蟬,無人敢向朝廷進言,待到年底的一天,百官退朝,聽說亂兵進城,都分路逃竄隱藏。田令孜統帥神策兵五百保護僖宗從金光門出去。只有福、穆、澤、壽四王及妃嬪幾個人跟走,百官都不知道。皇上逃奔迅速晝夜不息,跟從的官員多數趕不上。
這就是僖宗幸蜀的本末。羅隱為此寫詩一首《帝幸蜀》。
“馬嵬山色翠依依,又見鑾輿幸蜀歸。”馬嵬坡在陜西省興平縣馬嵬一帶,是楊貴妃當年自縊的地方,也是那時玄宗、現時僖宗從京城長安逃往成都的必經之道。馬嵬山色依舊,郁郁蔥蔥、翠綠依依。如今又見鑾輿匆匆而來,奔蜀而去,所不同的是,鑾輿中的主兒不是玄宗,而是他的后輩僖宗了。這些皇帝,簡直就把成都當成姥姥家,一有風吹草動,就龜縮到那里避難,茍延殘喘。“泉下阿蠻應有語,這回休更怨楊妃。”喜打抱不平的作者出來代言了。他說:九泉之下,阿蠻(玄宗小名)可要說話了,當年安史之亂,你們怪罪楊貴妃,非要朕縊死她,才能繼續前行至蜀。可如今,似乎沒有女禍呀,你們為何要步我后塵逃歸西蜀成都呢?作者一針見血尖銳地指出,皇帝被迫逃亡,根本原因就是朝政腐敗,其他都是借口托辭,甚至是尋找“替罪羊”而已。此詩與《感弄猴人賜朱紱》異曲同工,都是揭示唐帝國衰敗滅亡的根本原因。
上一篇:李德裕《登崖州城作》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下一篇: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