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白云夫舊居》
平生誤識白云夫,再到仙檐憶酒壚。
墻柳萬株人跡絕,夕陽惟照欲棲烏。
【注釋】
(1)白云夫:當指唐朝大臣令狐楚。《藝文志》:令狐楚奏十卷,自稱《白云孺子表奏集》。夫:乃尊稱。此詩當為作者仕途失意的晚年作品。
(2)誤識:反說。李商隱十七歲即入天平軍節度使令狐楚天平(今山東省東平縣)幕府,跟隨楚學寫章奏。后娶與牛黨對立的李黨之人王茂元之女為妻,從此卷入朋黨相爭旋渦,備受楚子令狐绹壓抑,宦途閉塞。故商隱說反話,認為當初不該認識令狐楚,免得后面生出這么多是非和不幸。“誤識”二字,反面表達了作者許多難言之情。
(3)仙檐:因探訪舊居時,令狐楚已故,對其舊宅屋檐尊稱為“仙檐”。酒壚:黃公開設酒館安放酒甕的土臺。引用晉王戎(王浚沖)回憶“黃公酒壚典故”。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傷逝》:“(王浚沖)乘軺車經黃公酒壚下過,顧謂后車客:‘吾昔與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飲于此壚……自嵇生夭,阮公亡以來,便為時所羈紲。今日視此雖近,邈若山河。’”在此,李商隱借用為目睹昔日景物,哀傷老師令狐楚。
(4)“墻柳”句:意思是整個舊居只有圍墻而生的萬株柳樹,人跡絕無,荒涼破敗。
(5)“夕陽”句:到了傍晚,只有夕陽斜照,還有一只烏鵲棲住,外加一個前來憑吊的詩人,情景顯得十分凄涼。
【賞析心得】
夕陽照墻柳,舊居欲棲烏。這首絕句,寫作者路經令狐楚舊居,進去看到人故宅冷的悲涼情景,深寓遲暮之感,當是詩人晚年失意之作。
“平生誤識白云夫,再到仙檐憶酒壚。”詩人晚年路過長安城南開化坊白云夫舊居,這是他恩師令狐楚當年的老宅。楚的八郎令狐绹已貴為當朝宰相,早就在晉昌坊開辟新的宰相府,楚的其他兒子都在外地當官,故楚的這座本就年久失修的老宅大院無人居住,破敗荒涼。加之“甘露之變”以后,他被貶謫出京,赴興元(今陜西省漢中市南)任山南西道節度使,這老宅就更無人光顧了。作者晚年探訪時的心情,悲痛傷感、矛盾復雜。他十六歲就在令狐身旁學寫奏章,十七歲就受聘為東平幕府巡官,年輕有為,可謂少年得志。后來,開成二年(837)金榜終有名,二十五歲得中進士,應該說也多賴令狐府之力。但李商隱于次年(838)聘入涇原節度使王茂元幕府,并與其女王氏成婚,其處境就復雜化了。老師是令狐楚牛黨中人,岳父是王茂元李黨中人,而且當時朋黨斗爭熾烈,你死我活、我下你上,成拉鋸狀態,皇帝老子對此也毫無辦法,這就使他短暫的一生始終陷入黨爭旋渦而不能自拔,最終結果只能是“虛負凌云萬丈才,一生襟袍未曾開”。所以,首句“誤識”是個說不清的話題,到底是“誤娶”王小姐,還是“誤識”白云夫,至今還是得不出結論。但是,有一點是確定的,即李商隱與令狐楚的忘年之情是深沉真摯的,這才有第二句“再到仙檐憶酒壚”。開成二年(837),令狐楚于七十二歲高齡仙逝于興元節度使任上。幕僚們在府主靈前叩過頭,便紛紛而去了。事隔多年,商隱再到恩師老宅瞻仰,恍如隔世,他不由得想起了魏晉時王戎與阮籍、嵇康等竹林七賢會飲的酒壚,觸景生情,發出了物是人非的無限感嘆,對恩師仙逝后的人事蕭條和自己的命運蹇塞,表現了極大的悲痛。說實話,商隱對恩師的情感,即使與令狐楚后來作了宰相的兒子令狐绹相比,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绹之晉昌坊的新宅,與楚在開化坊的老宅,都在古京城的南面,相距并不遠,但绹就幾乎不再光顧曾經度過童年的老宅了。原因很簡單,绹對其父與商隱認死理的固執從來就不屑一顧,“道不同,不相與謀”,李商隱與令狐楚的關系反而更加親近。“墻柳萬株人跡絕,夕陽惟照欲棲烏。”老宅大院,楊柳萬株、懷抱圍墻,人跡罕至、斜陽棲烏。在一片蕭條荒涼的景象中,看見的只有夕陽斜照、落魄的詩人。令狐楚當年引為知音的學生,陪同老宅棲烏,今晚將在這仙檐下、酒壚上追憶往事,寄托對恩師的綿綿思念。
上一篇:楊萬里《八月十二日夜誠齋望月》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下一篇:王安石《泊船瓜洲》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