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溪筆談》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宋沈括所撰筆記。沈括(1031~1095)字存中,錢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北宋著名自然科學家、政治家。57歲以后閑居潤州京口(今鎮江市)夢溪園,據科學實踐與平生聞見著成此書。自序中稱:“予退處林下,深居絕過從,思平日與客言者,時紀一事于筆,則若有所晤,蕭然移日。所與談者,唯筆硯而已,謂之《筆談》。”全書凡30卷,計《筆談》26卷,析為故事、辯證、樂律、象數、人事、官政、權智、藝文、書畫、技藝、器用、神奇、異事、謬誤、譏謔、雜志、藥議十七門;《補筆談》3卷,僅存其中十一門;《續筆談》一卷,不分門。全書共609條,內容廣泛,涉及到天文、歷法、氣象、地質、地理、物理、化學、生物、農業、水利、建筑、醫藥、歷史、文學、藝術等,是北宋科技成就的總結,書中記載了許多寶貴的資料,如“布衣”畢升發明活版印刷術,“匠師”喻皓著有《木經》(已佚)及其建筑成就,“河工”高超以三節分壓法治理黃河決口,指南針裝制法,天文歷法學者孫思恭在氣象學上的創見——彩虹是大氣中的折射現象,陸龍卷,河北鍛工的“團鋼”、“灌鋼”技術,羌族人民冷作冶煉時利用瘊子來區別鍛前與鍛后的厚度,“浸銅”技術等等,均為重要科技史料。解釋小孔成像的光學原理,月光來源,聲波共振現象,地磁偏角,太行山、雁蕩山被流水侵蝕,切成山嶺,發展了《九章算術》以來的等差級數,創造了“隙積術”,發展了術積法,創造了“會圓術”。在天文學上,對日月蝕提出正確解釋,計算出月道與黃道的交角每月后退的度數更為精確的數值。在化學上,指出隕石的物質是鐵。最早使用“石油”一詞,并預言“此物后必大行于世”。書中還記載了王小波、李順起義,種世衡,種諤父子西北抗擊西夏等等當代史料,均為史所諱載。作者好學深思,博學達識,綜覽群藝,被人譽為“紀事精詳,屬辭嚴正”。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盛稱此書是“中國科學史上的座標。”作者堪稱世界上稀有的通才。《夢溪筆談》以南宋乾道二年(1166)揚州州學本為最古,已佚。通行正、補、讀三編本首出《稗海》本。1962年中華書局上海編輯所出版胡道靜《夢溪筆談校證》本,198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重次影印出版。
上一篇:《杜詩詳注》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楚辭》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