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王嘉·貫月查
東晉志怪小說。王嘉撰。原載《拾遺記》卷一。滕云《漢魏六朝小說選譯》、李劍國《唐前志怪小說輯釋》皆選錄。這是一則關于科學幻想的神奇傳說。貫月查:“查”通“槎”,用竹木編成的船筏,亦稱“掛月槎”,用今天的科學術語來解釋,就是“宇宙飛船”。作品敘寫:唐堯登位三十年時,有巨船浮于西海,船上發出亮光,夜明晝滅。在海上的人望見它發出的光,忽大忽小,像星月出沒一樣。這大船晝夜不停地環繞四海飛行,十二年是一個周期,周而復始,能航行到月球上去,所以叫“貫月槎”,又叫“掛星槎”。船上住著長翅膀的飛仙。當仙人們含著雨露洗潄時,日月之光就暗下來。到虞夏的后期,就沒有再見它出沒過。作品寫出了“貫月槎”出現的神奇壯觀的景象,反映了古代人民對于“宇宙飛船”的奇特想象力。作品大膽設想這條“飛船”每十二年繞天一周;并已經設想到它能夠到月球或其它星球上去;還想象到飛船上棲息的“羽人”即外星人,勾畫了“外星人”的生活情態:他們“含露以潄,日月之光則如暝”。這樣豐富奇特的構想,充滿著積極浪漫主義色彩,已“接近現代的科學幻想小說即科學神話”(袁珂《中國神話史》)。比《拾遺記》稍前出現的《博物志》,也有“浮槎”泛海到“天河”之說,但那上面施船的是地球人,而本篇的施船者則是“羽人”,即“飛仙”(《草堂詩箋》卷二十三《觀李固清司馬弟山水圖三首》及卷四十注并引),是天外來客。但尚可看出從“浮槎泛海”到“貫月槎”浮繞四海演化的痕跡。這篇作品,《三洞群仙錄》卷八引《仙傳拾遺》也載錄。另外,《拾遺記》卷四尚載有“宛渠之民乘螺舟而至,舟形似螺,沉行海底,而水不浸入,一名‘淪波舟’”之事,儼然今之“潛水艇”,科學幻想色彩也頗濃。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劉義慶·謝道韞》簡析
下一篇:《先秦·呂不韋·費無忌》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