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題金山畫像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
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
【注釋】
(1)此詩寫于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六七月間。據《金山寺》:“李龍眠(北宋畫家)畫子瞻(蘇軾)照(像)留金山寺,后東坡過金山自題云云。”此即《自題金山畫像》詩。
(2)已灰之木:已燃燒成灰燼的木頭,言盡傷感之意。
(3)不系之舟:言謂自己就像一條不系纜的小船,隨處漂泊。
【賞析心得】
這首六言絕句,題留作者金山寺畫像,自題也是自挽,出之諧語,道盡悲傷。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作者早年立志改革,但卻陷于革新與保守兩派斗爭旋渦,不能自拔,備受排擠與打擊,仕途極不平坦。所以,他說心就像已燒成灰燼的木頭,除了傷感灰心,其他一無所有。“此生定向江湖老”,他一生三分之一以上時間就是在謫地和貶途中度過。自己的身體就像一只路過碼頭從不系纜的小舟,歷盡漂泊,遷徙不定,淮河十次往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潁州、汝州、登州、定州、廉州、永州十州匆匆而過。“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作者說,你要問我一生有什么功業(yè)嗎?可以告訴你,我一生漂泊最大的三個碼頭就是黃州、惠州和儋州,時間分別是六個年頭、四個年頭和三個年頭,一共耗去十三年。
這首六言小詩,是作者用諧語寫的自傳,他只寫了自己的不幸傷感和貶謫經歷,并未真正寫出自己的功業(yè)。縱觀蘇軾一生,他在文學上的成就是驚人的,散文、詩、詞、書法、繪畫,堪稱“全能”,才華橫溢。他對詩、詞和散文大膽革新,貢獻出色,被譽為“北宋文學”巨匠。其詩縱橫捭闔,掃除西昆積習、打破詩必盛唐的框框,言古人所未言、寫時人不敢寫,雄健取勝、立意創(chuàng)新,題材豐富、內容廣闊、豐產高收,畢生寫詩達四千余首。其文各體兼善,氣勢充沛,渾灑自如,自然超妙,嬉笑怒罵皆成文章。蘇軾的散文創(chuàng)作,代表了北宋古文運動的最高成就,其詞開豪放一派,異彩紛呈,雄健、奔放、清新、明快、秾麗,甚至詼諧,比比皆是。蘇軾詞作,為中國詞發(fā)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重大意義。
這樣一位文學巨匠,境遇凄慘、命運多舛,六十六歲高齡才從海南貶所北歸,路過金山,留下遺像,即往常州,已經是七月底了,正值酷暑季節(jié),腹瀉已一月多的詩人,不幸竟在道中逝世,令人無限婉惜!
上一篇:韓偓《水自潺湲日自斜》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
下一篇:蘇軾《縱筆》原文翻譯、注釋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