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詞典故·妖蟆
【出典】 《史記》卷一二八漢·褚少孫補《龜策列傳》:“孔子聞之曰:‘……日為德而君于天下,辱于三足之烏;月為刑而相佐,見食于蝦蟆。”唐·盧仝《月蝕詩》:“傳聞古老說,蝕月蝦蟆精。”“臣心有鐵一寸,可刳妖蟆癡腸。”(見《全唐詩》卷三八七)
【釋義】 傳說月中有蟾蜍(蝦蟆),月蝕為蝦蟆吞食月亮所致。盧仝詩稱食月的蝦蟆為“妖蟆”。
【例句】 ①想乖龍驚起,碧潭無底,妖蟆戮盡,珪月長明。(陳人杰《沁園春·淳祐壬寅黃鐘之月,連日風雨。陳月潭以上澣三日舉神霄將吏之祀……》3085)這里化用盧仝詩語意,謂云開月出是神霄將吏戮盡妖嫫的結果。②恨妖蟇怪事,長夜中天。(王奕《婆羅門引·憶疊山翁》3299)這里用本典表現對明月的企盼之情。
上一篇:典故《妖夢》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
下一篇:典故《妖饒一段,全是初開》什么意思|出處|釋義|例句|用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