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鑒賞
事覺,治之[2],使使召淮南王。淮南王至長安。
“丞相臣張倉[3]、典客臣馮敬、行御史大夫事宗正臣逸、廷尉臣賀、備盜賊中尉臣福昧死言[4]:淮南王長廢先帝法,不聽天子詔,居處無度,為黃屋蓋乘輿[5],出入擬于天子,擅為法令,不用漢法。及所置吏,以其郎中春為丞相[6],聚收漢諸侯人及有罪亡者,匿與居,為治家室,賜其財物爵祿田宅,爵或至關內侯,奉以二千石,所(不)當得[7],欲以有為。大夫但、士五開章等七十人與棘蒲侯太子奇謀反[8],欲以危宗廟社稷。使開章陰告長[9],與謀使閩越及匈奴發其兵。開章之淮南見長,長數與坐語飲食,為家室娶婦,以二千石俸奉之。開章使人告但,已言之王[10]。春使使報但等。吏覺知,使長安尉奇等往捕開章。長匿不予,與故中尉蕑忌謀,殺以閉口[11]。為棺槨衣衾,葬之肥陵邑,謾吏曰‘不知安在’。又佯聚土,樹表其上,曰‘開章死,埋此下’[12]。及長身自賊殺無罪者一人;令吏論殺無罪者六人;為亡命棄市罪詐捕命者以除罪[13];擅罪人,罪人無告劾,系治城旦舂以上十四人[14];赦免罪人,死罪十八人,城旦春以下五十八人;賜人爵關內侯以下九十四人。前日長病,陛下憂苦之,使使者賜書、棗脯[15]。長不欲受賜,不肯見拜使者。南海民處廬江界中者反,淮南吏卒擊之。陛下以淮南民貧苦,遣使者賜長帛五千匹,以賜吏卒勞苦者。長不欲受賜,謾言曰‘無勞苦者’。南海民王織上書獻璧皇帝,忌擅燔其書[16],不以聞。吏請召治忌,長不遣,謾言曰‘忌病’。 春又請長,愿入見,長怒曰‘女欲離我自附漢’。 長當棄市,臣請論如法[17]。”
制曰[18]:“朕不忍致法于王,其與列侯二千石議[19]?!?/p>
“臣倉、臣敬、臣逸、臣福、臣賀昧死言:臣謹與列侯吏二千石臣嬰等四十三人議,皆曰‘長不奉法度,不聽天子詔,乃陰聚徒黨及謀反者,厚養亡命,欲以有為’。臣等議論如法?!?/p>
制曰:“朕不忍致法于王,其赦長死罪,廢勿王[20]。”
“臣倉等昧死言:長有大死罪,陛下不忍致法,幸赦,廢勿王。
臣請處蜀郡嚴道邛郵[21],遣其子母從居,縣為筑蓋家室,皆廩食[22],給薪、菜、鹽、豉[23]、炊食器、席蓐。臣等昧死請,請布告天下?!?/p>
制曰:“計食:長給肉日五斤,酒二斗。令故美人才人得幸者十人從居[24]。他可[25]?!?/p>
【段意】 寫淮南王謀反敗露,卻得到漢文帝寬赦。劉長謀反敗露,丞相張倉等上奏,請依法論罪將其處死,但文帝只廢了他王位而赦免其死罪,還讓他寵愛的美人才人隨之同居,每天供給他們五斤肉、二斗酒。
注釋
[1]以輂車四十乘反谷口:用四十乘輂車的兵力在谷口造反。 輂(ju),用馬駕的運貨大車。谷口,在今陜西禮泉東北。[2]治之:治他罪。[3]“丞相臣張倉”這一段是執法大臣們向皇上稟奏的話。[4]昧死言:甘冒死罪上奏。[5]為黃屋蓋乘輿:乘坐有黃蓋的車。[6]郎中春:郎中叫春的。郎中,管理車、騎、門戶并內充侍衛、外出征戰的官。[7]所不當得:不應當得到的。[8]士五:有罪而失去官爵的人。[9]使開章陰告長:派開章暗中稟告劉長。[10]已言之王:已跟淮南王談妥了。[11]長匿不予句:劉長把開章掩藏起來不交出去,后密謀將開章殺掉以滅口。[12]為棺槨衣衾句:為開章準備了棺槨衣被,把他葬在肥陵邑,騙前來追捕的官吏說“(開章)不知在哪里”。又假造了一個墳,墳上立一標志,稱“開章死了,就埋在這兒地下”。肥陵,在今安徽肥水上游。謾,誑騙。[13]為亡命棄市罪詐捕命者以除罪:作假抓捕一些無罪者充數,來為亡命藏匿本當棄市的人代死以開脫罪責。[14]擅罪人句:任意加人以罪,使人有冤無處伸,這樣判為城旦舂以上罪的就有14人。城旦,白天探察、防備外敵,夜晚舂筑長城的刑罰,刑期為四年。[15]賜書、棗脯:寫信慰問,賜給棗干。脯(fu),干果肉。[16]忌擅燔其書:蕳忌私自把(王織的)上書燒毀。燔(fan),燒。 [17]春又請長句:(丞相)春請求劉長,愿入朝見皇上領罪,劉長大怒說:“你想背叛我而獨自歸附漢朝嗎?”劉長應當處以棄市,臣請求依法論治他的罪。[18]制曰:皇帝下命令說。[19]其與列侯二千石議:你們和享有二千石的列侯郡守們再去商量議定。[20]廢勿王:廢除不再為王。[21]臣請處蜀郡嚴道邛郵:臣請求將他安置于蜀郡嚴道縣邛萊山的驛站去。嚴道,治所在今四川滎經。郵,郵置,亦作“置郵”、“置傳”,即驛站。[22]遣其子母從居句:其妾媵中有子女者可隨他同往共居,縣里為他蓋房安家,都供給米糧。廩(lin),谷倉,這里活用為動詞,作供糧解。[23]豉(chi):將豆煮熟發酵治成的食品。[24]才人:妃嬪的稱號。[25]他可:其他同意(你們商議的意見)。
上一篇:《史記·司馬相如列傳第五十七·太史公》鑒賞
下一篇:《王后、太子皆不以為子兄數[2].》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