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使命》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德國近代唯心主義哲學家費希特的重要哲學著作。本書根據F ·Medicus編《費希特著作集》第Ⅲ卷(萊比錫1911年)翻譯,1982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全書11萬余字,分為3卷,即懷疑、知識、信仰。費希特的這部著作寫于1799年夏秋之季,當時作者政治上正陷于困境,封建專制制度的壓力使他認為必須改變批判態度而與之妥協,在思想上開始由哲學走向宗教,這部著作正表現了作者這種思想與政治態度。在第1卷里,作者考察了自然體系與自由體系的對立,或者說是考察了機械因果性與主觀目的性的對立,他認為,前一體系能使人獲取知識,但又殘害了人的心靈,后一體系使人達到人類之愛,卻又囿于自我意識的范圍,在解決這一對立時,他使因果性從屬于目的性,選擇了后一種體系。在第2卷里,費希特考察了能知主體與所知客體的關系問題。在此,他拋棄了康德的自在之物,認為所知客體是由能知主體創造的,否認感覺與思維是對客觀實在的反映。在第3卷里,費希特論述了感性世界,塵世目的,超凡世界與永恒目標。他認為,只有信仰最高的精神實體,才能把握感性世界,超越塵世目的而走向超凡世界,而這也正是人的使命。《人的使命》一書在德國古典哲學的發展史上占有不可輕視的地位。書前還有譯者的“費希特《人的使命》述評”一文,對讀者理解此書很有幫助。
上一篇:《二十二史考異》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今言》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