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賦文論·李商隱
字義山,號玉溪生、樊南生。懷州河內人。少年時以文才得到牛黨令狐楚的賞識,引為幕府巡官,并隨其學習駢文章奏。二十五歲時經令狐絢推薦進士及第。次年李黨王茂元因為喜愛他的文才,招之為婿。因此得罪了牛黨的人。此后牛黨執政,他始終被排擠,沉郁于下僚,輾轉于各藩鎮幕府,度過了失意的一生。是晚唐文學的代表人物,擅長駢文。與段成式、溫庭筠齊名。因三人俱排行十六,號稱“三十六體”。但成就最高的還是他的詩歌。他的詩多抒發對動蕩的時代的感慨,或者吐露自己懷才不遇的心情。在他的詩歌中最為后人稱道的是有關愛情的無題詩(包括取篇首數字為題而實際上仍然無題的詩)。在這些詩中,他融匯了杜甫律詩的謹嚴格律、六朝詩文的精巧用典、華美詞藻以及李賀詩歌的奇詭想象等特點,形成了他詩歌的獨特風格:以優美的語言、和諧的音韻、精巧的用典、工穩的對仗和獨特的意象,創造出一種深情綿邈、朦朧傷感而又美好的意境,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他最擅長的詩體是七言律絕。《錦瑟》、《無題》、《馬嵬》、《隋宮》、《安定城樓》、《夜雨寄北》、《賈生》、《嫦娥》等等,俱是名篇佳作。七律的形式在他的手中得到了更進一步的發展,在唐詩中開辟了一片新天地。但他的詩中也有用典晦澀之病,故金人元好問有詩“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在晚唐詩壇,與杜牧齊名,為別于李白杜甫,稱為“小李杜”;又與溫庭筠并稱“溫李”,但溫庭筠的詩歌成就遠在他之下。有《李義山詩集》三卷。生平事跡見于《舊唐書》、《新唐書》。
上一篇:音樂戲曲·雜劇
下一篇:歷代改革變法運動·李悝變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