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濟北王病[1],召臣意診其脈,》鑒賞
“風蹶胸滿[2]。”即為藥酒,盡三石[3],病已。得之汗出伏地[4]。所以知濟北王病者,臣意切其脈時,風氣也[5],心脈濁。病法“過入其陽[6],陽氣盡而陰氣人[7]。”陰氣人張[8],則寒氣上而熱氣下[9],故胸滿。汗出伏地者,切其脈,氣陰[10]。陰氣者,病必人中[11],出及瀺水也[12]。
【段意】 記病案之九:濟北王病,診斷為風蹶,用完藥酒三石病愈。病因是出汗時趴在地上。病案中記述了風蹶的脈象、癥狀、病理和藥酒可治此病的醫理。
注釋
[1]濟北王:西漢諸侯王劉志。[2]風蹶:病名。胸滿(men):癥狀。滿,通“懣”,悶。[3]石(dàn):容量單位,十斗為石。一說藥酒三石其量過大,不可信,疑為“日”字之誤。 [4]伏地:趴在地上。[5]風氣:風癥的脈氣。[6]過入其陽:言外感疾病。過,病。陽,肌體外表。[7]陽氣:人體行于外表的、向上的、輕清的、亢盛的、熱性的為陽氣。陰氣:行于內里的、向下的、重濁的、抑制的、減弱的、寒性的為陰氣。[8]人張:內盛。[9]寒氣上而熱氣下:陰寒之氣向上逆行,陽熱之氣向下逆行。[10]氣陰:脈象有陰寒之氣。[11]人中:(病)已入內。[12]出及瀺(chan)水:趁著流汗水而排出。瀺,汗。及,趁。
上一篇:《史記·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陽虛侯相趙章病[1],召臣意.》鑒賞
下一篇:《史記·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齊北宮司空命婦出於病[1],眾醫皆以為風人中[2],病主在肺,刺其足少陽脈.》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