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齊北宮司空命婦出於病[1],眾醫皆以為風人中[2],病主在肺,刺其足少陽脈。》鑒賞
臣意診其脈,曰:“病氣疝[3],客于膀胱,難于前后溲,而溺赤。病見寒氣則遺溺[4],使人腹腫。”出於病得之欲溺不得,因以接內。所以知出於病者,切其脈大而實,其來難[5],是蹶陰之動也[6]。脈來難者,疝氣之客于膀胱也。腹之所以腫者,言蹶陰之絡結小腹也[7]。蹶陰有過則脈結動[8],動則腹腫。臣意即灸其足蹶陰之脈,左右各一所[9],即不遺溺而溲清[10],小腹痛止。即更為火齊湯以飲之,三日而疝氣散,即愈。
【段意】 記病案之十:齊北宮司空夫人出於患病,眾醫診斷為風邪侵入體內,肺部有病。倉公診斷為疝病侵擾膀胱。艾灸左右足蹶陰經脈各一次,服飲火齊湯,三日而病愈。病因是想解小便而忍住,又接行房事。病案中還細述了該病的癥狀、脈象、病理。
注釋
[1]北官司空:官名,主管后宮罪人。命婦:受有封號的婦女。出於:人名。[2]風人中:外感風邪侵入人體。[3]疝(shan):病名.泛指體腔內容物外突之病,也指生殖器部位的病。[4]遺溺:小便失禁。[5]切其脈大而實,其來難:按診他的脈感到堅實有力,脈來艱難。[6]蹶陰之動:蹶陰經脈有變化。蹶陰:經脈名稱之一。[7]蹶陰之絡結小腹:蹶陰經的絡脈結系小腹。[8]蹶陰有過則脈結動:蹶陰經有病則脈結發生變動。[9]所:次數。[10]溲清:小便清亮。
上一篇:《史記·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濟北王病[1],召臣意診其脈,》鑒賞
下一篇:《史記·扁鵲倉公列傳第四十五·濟北王召臣意診脈諸女子侍者[1],至女子豎,豎無病[2].》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