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最》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輯錄金代文章總集,凡120卷,清張金吾編纂。張金吾(1787~1829),字慎旃,小字五十,別字月霄,江蘇常熟人。幼年喪父,其叔張海鵬延師課讀,教以自立。少穎悟,喜博覽群籍,家富藏書,有日照閣,多儲宋元舊刻。補博士弟子員,省試不第即棄去,不思功名,專意于著述與藏書,追慕鄉先賢汲古閣毛氏、述古堂錢氏遺風,篤志藏儲,欲以撰述名當世,終于與其叔張海鵬成清代著名刻書與藏書家。除《金文最》外,又采宋元以來經說80余種,手定為《詒經堂續經解》1436卷,以補《通志堂經解》之闕,詒經堂系其父張光基命名,取“遺子黃金滿籝,不如一經”之義。又撰《愛日精廬藏書志》40卷,堪稱書目題跋佳作。
《金文最》書名之“最”,取《春秋公羊傳》注“最,聚也”之義,意在會聚金代文章。早在金代元好問撰《中州集》時,即已有清甫輯得金文百余卷,惜竟不傳。據張氏《言舊錄》自稱:“宋自南渡以后,議論多而事功少,道學盛而文章衰,中原文獻實歸金源。總集一書必不可少。”因此“矢志網羅,自專集外,如《金史》、《大金集禮》、《大金吊伐錄》、《三朝北盟會編》等書,暨地志,金石、醫書、譜錄、以及二氏之藏(釋、道),外國之書,無不甄錄,廣搜博采,積十二年,稿三易”,于道光二年(1822)成書,所謂“巨細不遺,瑕瑜盡錄,不敢有所去取也,”書中除輯自專集如《拙軒集》、《滏水集》、《滹南遺老集》、《莊靖集》等外,采摭書志,石刻,拓本達300余種之多,意在求全,搜羅散佚,用功至勤,可謂浩博,輯錄有關金代各體文章1790篇,按文體分為賦、冊文、制誥、策問、奏疏、銘、記、論、說、行狀等42目,但此書有濫雜之弊,道光六年(1826)又擷其精英,刪成《金文選》30卷,以與《唐文粹》、《宋文鑒》、《元文類》相街接,有此工書,金代著作可以窺其大概。
《金文最》成書后,久未梓行,延至光緒八年(1882)始有粵雅堂刊本。二十一年(1896)蘇州書局重刊,刪并為60卷,已見于清莊仲方《金文雅》一書中者,僅存其目,不錄原文。1990年中華書局出版校點本,全2冊。
上一篇:《金文最》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金枝》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