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第二十三·新垣衍》鑒賞
“秦稱帝之害何如?”魯連曰:“昔者齊威王嘗為仁義矣[1],率天下諸侯而朝周[2]。周貧且微[3],諸侯莫朝,而齊獨朝之。居歲馀,周烈王崩[4],齊后往,周怒[5],赴于齊曰[6]:‘天崩地坼[7],天子下席[8]。東藩之臣因齊后至[9],則斫[10]。’齊威王勃然怒曰:‘叱嗟[11],而母婢也[12]!’卒為天下笑[13]。故生則朝周,死則叱之,誠不忍其求也[14]。彼天子固然[15],其無足怪。”
【段意】 此為辯論內容之三。新垣衍提出秦稱帝之害何如,魯仲連以昔之齊不忍于周之苛求,暗喻秦稱帝之害。
注釋
[1]齊威王:田嬰齊,公元前356—前320年在位。為:實行;倡導。[2]朝:朝見;朝拜。[3]微:弱;衰敗。[4]周烈王:姬喜,公元前375—前369年在位。崩:古稱天子死為崩。[5]周怒:指繼位的周顯王(姬扁,公元前368—前321年在位。)發怒。 [6]赴:通“訃”,報喪。 [7]天崩地坼(chè):喻天子死亡。坼,裂。[8]天子下席:指新天子周顯王不敢居正殿宮室,寢于苫席(草墊)上守喪。[9]東藩:東方的屬國,指齊國。因齊:即嬰齊。[10]斫(zhuo):斬。[11]叱嗟:怒斥聲。猶今“呸”。[12]而:通“爾”,你。全句謂,你娘不過是個奴婢。[13]卒:終于。[14]誠:真是,的確。其求:新天子的苛求。[15]固然:本來就是這樣。
上一篇:《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第二十三·新垣衍》鑒賞
下一篇:《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第二十三·新垣衍》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