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學·繪畫、雕塑·魔幻現實主義繪畫
出現于20世紀30年代,是一種與新浪漫主義相互呼應,與超現實主義相左的美術思潮。事實上,除在反對立體主義和抽象化、追求神秘和幻想的藝術特征上較突出外,它與精密現實主義、聚焦清楚的現實主義、新浪漫主義之間的界限十分模糊,甚至與超現實主義之間都難以作出截然分明的劃分。一般來說,魔幻現實主義繪畫直接來自契里柯,通過分散形象的并置,造成神秘感和似乎不可能的情景,甚至要想仔細看出為什么如此都很困難。魔幻現實主義者們,即使并沒有沉湎于弗洛伊德的夢境形象,也具有把日常生活的體驗轉變成奇異性形象的濃厚興趣。從哲學思想的文化背景上看,精神分析學關于潛意識、夢幻、象征、隱喻、非理性等人類行為的直覺性和情感性要素的理論,對于魔幻現實主義畫家的影響十分深刻,他們一般地吸收了流傳中的通俗化觀念,有時甚至是自以為是地濫用了這些觀念,以此作用于自己的生命體驗和藝術感覺,進而完成其美術創造,使得作品風格顯得怪誕、神奇、曖昧、神秘、虛幻。魔幻現實主義,既源于超現實主義,又與之平行發展。對于馬格里特等所組成的超現實主義畫派分支,人們取名為魔幻現實主義繪畫。事實上,1930年代和1940年代,在歐美興盛的神秘現實主義,精密而真實地表現了日常的場景,并不帶奇怪的或怪物似的歪曲變形。這種神秘感,只是一些因素或事件,夢幻似地并置在一起而產生的,一般人們不相信這些東西會湊到一起。契里柯的繪畫,比超現實主義者的作品更能很好地說明神必現實主義。另外一些超現實主義者,則運用了魔幻現實主義的手法,但是,馬格里特和羅依是這種傾向的主要大師。就較為嚴格意義上的魔幻現實主義主流而言,羅依可以被當成魔幻現實主義之父,他的重要作品有《日光儲存》、《樓梯上的危險》、《公制》等。這個畫派的藝術家還有德爾沃和巴爾蘇·克洛瑞斯基。前者擅長畫夢中的裸女,代表作有《進入城市》、《熟睡的維納斯》、《夜車》等。后者精工于現代肖像,作品傳達出一種現代情緒,重要之作有 《街道》、《德蘭》、《起居室》等。魔幻現實主義的類型比較豐富,而且與超現實主義互為混雜,很多藝術個性的區分都只是相對而言,作出明晰判斷比較困難。
上一篇:西方文學·繪畫、雕塑·偶發藝術
下一篇:西方文學·繪畫、雕塑·雷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