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蹄下的歌女——獻給聶耳·許幸之》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我們到處賣唱,
我們到處獻舞。
誰不知道國家將亡,
為什么被人當作商女?
為了饑寒交迫,
我們到處哀歌,
嘗盡了人生的滋味,
舞女是永遠地飄流。
誰甘心做人的奴隸?
誰愿意讓領土淪喪?
可憐是鐵蹄下的歌女,
被鞭撻得遍體鱗傷。
歌女,是處在社會最底層的被侮辱被損害的女性。“九一八”事件后,當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在受到階級壓迫的同時又受到外敵欺凌時,她們便成為階級苦難和民族恥辱的最集中的承受者。雖然,她們強顏歡笑,飽受蹂躪,但最令她們痛苦和不平的卻是社會對她們的歧視。這首歌詞正反映了在日本侵略者鐵蹄下的中國歌女的悲慘境遇和不平心聲。
全詩用歌女自訴自嘆的口吻寫出。詩的第一節以哀怨的語氣,吐出了郁結在歌女心中的最大的委屈:她們到處賣唱,到處獻舞,被人當作商女。商女,本是古代以歌唱為生的樂妓,歷來被認為是靈魂麻木,不知家難國仇的賣笑女郎,唐代詩人杜牧就有這樣的詩句:“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泊秦淮》)其實,悲慘善良的歌女也有自己的祖國,也有一腔愛國熱情,“誰不知道國家將亡,/為什么被人當作商女”,她們在詰問中,既對社會的傳統偏見提出抗議,又向人們呼喚真誠的理解。詩的第二節則轉而表現她們的悲慘生活,簡明扼要地勾勒了她們為饑寒所迫,不得不到處哀歌,四處漂流的艱難困境,期望社會能理解她們歌聲中的血淚和悲憤。詩的最后一節再次由低婉轉入激切,在“誰甘心做人的奴隸,誰愿意讓國土淪喪”的反問中,又一次強化和宣泄了心中的憤懣和不平,維護了歌女人格的尊嚴。她們雖然身分低賤,被侵略者和傳統偏見鞭撻得遍體傷痕,但她們并沒有屈服,一旦時機成熟,同樣會毅然投入抗日救國的戰斗行列。
由于作者選擇了歌女這個社會最弱者的特殊角度,通過對這群痛苦善良的靈魂的真實寫照,以小見大,以弱襯強,以善顯惡,因而能夠集中而深刻地反映整個民族遭受外敵凌辱的深哀巨痛,反映中國人民不甘當亡國奴的抗爭意識。這首詩的感情深沉強烈,起伏有致;語言凝煉流暢,通俗易懂。特別是運用了不答自明,語氣強烈的反問句式,使歌女的愛國情感和抗爭意識得到了淋漓的抒發。
上一篇:《鐵匠·劉半農》全文與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錯誤·[臺灣]鄭愁予》全文與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