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散文作品·月蝕》簡析
郭沫若著。作于1923年8月,發(fā)表于同年《創(chuàng)造周報》第19號,收于《星空》。寫“我”帶著妻兒去黃浦公園看月蝕,由于公園掛著“狗與華人禁止入內(nèi)”的牌子,只好忍氣“披件學(xué)西洋人的鬼皮”,假充東洋人。在江邊,他總覺得故鄉(xiāng)四川的山靈水伯在遠遠地招呼,遐想找一個“未經(jīng)斧鉞的森林”,在“荒山古木之中自己建筑一椽小屋”,過脫離塵世的隱居生活,造出一個理想世界。當看到江上的船只擊鼓救月時,想到帝國主義正像狼一樣吞食著祖國,那“白骨做成的”“堊白磚紅的華屋”正是貧富對立的黑暗社會的寫照,而自己一家在這個社會里卻“瘦削得像尸骸一樣”。最后,他聽到兒子們要求他天天晚上引他們到黃浦公園來時,幾乎流下了眼淚。作品借天狗蝕月的傳說,揭露帝國主義侵略的罪惡,抒發(fā)自己對現(xiàn)實的不滿和愛國激情。語言流暢,寫景優(yōu)美,富于濃郁的詩情畫意。
上一篇:《散文·月下的回憶》簡析
下一篇:《散文·兩漢·本議》簡析